金刚川豆瓣多少分(金刚电影豆瓣评分)
金刚川豆瓣多少分(金刚电影豆瓣评分)
黑的还是挺多的,不过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金刚川,有人喜欢看,也有人不喜欢看,这个都很正常,有人感觉拍成神剧才精彩,有人感觉应该把美国飞行员拍的邪恶点,有人感觉敌人应该蠢一点,也有人觉得场面不够大,应该拍成《拯救大兵瑞恩》,但是却没有人说要拍成中国的战争电影。
中国确实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八佰》就很烂,我承认。
《红海行动》剧情本来就很神怎么没人说啊,还不是因为战斗场面太帅了。
还有,《百团大战》也没人发表意见啊,静悄悄的。
当抗德神剧《狂怒》狂怒上映的时候,怎么没人说呢,当《兄弟连》上映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说在巴斯托涅的美军居然那么艰苦呢?(我是没看出来艰苦),当我心中的NO. 1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最后守桥的桥段也很神啊,怎么也没人挑刺呢。
为啥《无耻混蛋》出来的时候好多人就可以容忍它是荒诞电影,也没人挑刺呢,里面的剧情都神到天上去啦。
没办法,原罪就是国产。
国产电影的脸谱化现在非常的严重,主旋律体裁的电影基本上没人说,但是换成商业电影,呵呵,影评家们都出来了。
有人说看看《敦刻尔克》的多视角是怎么拍的,诺兰的电影拍的确实不错,但是我真没觉得敦刻尔克拍的有多好,难道它有太多的下午茶风格所以显得很有逼格?可能我是急性子吧,剧情太拖沓以及莫名其妙的就死了一个孩子导致我的鉴赏水平太差了吧。
还有人拿《1917》来比,算了吧,这个时间根本不允许啊,《1917》拍出来的目的性就很明显拿奖去的,饶了《金刚川》吧,《金刚川》能把中国影迷弄服帖就不错了,就别让他蹦高了再折磨奥斯卡的评委了。
《八佰》挨骂是应该的,屁股歪了不说,还歪曲历史,得罪了两拨人,恰恰这两拨人都喜欢较真,所以艾玛正常。
《金刚川》拍的还算中规中矩吧,但是把看电影的技术党和神剧党得罪了,所以也挨骂。
争议,美国飞行员
其中最有争议的一段肯定是美国飞行员了,把美国飞行员拍的像个英雄,我就在想,这么拍很正常啊,这一章的名字就是以敌人视角拍的啊,难道敌人视角会觉得自己是个白痴或者是神剧里的S.B么?日本人已经在剧里够傻了,就不要把美国人拉下水了,不然会觉得上个世纪中叶我们一直在和弱智打仗。人家肯定也得把自己当英雄啊,人家工资是美国海军给的,又不是你搬砖给的,凭啥要按照你的想法来。
当然了,这段里面肯定有管虎的私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说要拍出他的邪恶一面,反动的一面,这个,扪心自问一下,有几个人觉得自己是个坏人。
这事可能争议和管虎有关,因为管虎戴错帽子了,所以他把美国人拍成这样,也是对的,姑且我也这么认为吧。
金刚川我看完还是觉得挺硬核的,可能我的关注点不在那几个镜头的衔接上,因为我不是电影技术党,所以我给忽略了。
我的重心在那那几个演员演的兵上面。
有人说为什么老关死的时候张飞不哭。
应该哭才对啊,这一点有人黑。
我想起来《士兵突击》里连长高城说的一句话: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里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不全的尸体,当别的连队在喊万岁,七连没有!他们只是默默地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后跟自己说我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
而张飞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用布包好战友的尸体碎片埋入土中,用炮弹壳做了一个墓碑,然后准备做下一次战斗准备。下一次,他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不就是这么回事么,那个年代,很多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只是时间问题,都是老战士了,事都见多了,再哭一场,煽情过了吧。
我举个不恰当的感情例子,德国迷你剧《我们的父辈》中老兵对于新兵的自我介绍根本不屑一顾,因为知道他们迟早是个死,所以没必要了解他们,对他们动感情。
感情这个东西,有时候真的没有波澜,试想一下,如果两个人的死亡只是前后不长的时间问题,也许,就是等于你先坐一班列车走了,我,随后就到。
电影要点在于突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金刚川》整个的电影不就是张飞的放大么,美军持续轰炸不能影响志愿军修桥的进度,于是美军在电影的最后关头投下了燃烧弹。
热浪突然袭来,屏幕似乎也发出了灼热的光。
随后电影并没有给出志愿军浮桥阵地一片火海的场景,只是给出了一片废墟。
工兵连连长被烧死在桥上,帮助修桥的步兵连战士也被烧死在桥上,高炮排长被烧死在炮位上。
炸毁的桥梁,烧焦的尸体,飘飞的灰烬,电影中的主角全部被烧死在桥边,隔着屏幕都能闻见一股焦糊味。
似乎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
也没有。
没有牺牲的工兵连以及步兵连战士从树林里奔腾而出,他们没有时间悲伤,也没有工夫打扫战场,而是迅速用身体扛住摇摇欲坠的浮桥,好让主力部队快速通过金刚川。
他的主旋律是在体现出这个吧,这一点我感觉拍的挺真实的,一面是幼年基建狂魔的体现,一面是我军大无畏的精神,挺和谐的,不知道你们get到没有。
怎么说呢,《金刚川》作为商业片还是不错的,剧本单薄一些,导演呢,应该向奥斯卡看齐。
前面我说了,这部电影的原罪就是国产,在现在的电影工业下,我国确实没有拿的出来的战争电影,所以,在不对国产战争电影抱太高希望的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们这些年战争大片连10部都没有,摒弃像《八佰》这么离谱的,其他的就别和外国那么对比了,我们还做不到。在国内,它还是挺合格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以前看战争题材电影结尾都会打出特别鸣谢某某军事顾问,现在呢?几个导演拍脑门儿就打板“咔嚓“拍摄这样题材的影片,显然是不够的。仓促上马,一蹴而就是对艺术的不敬,对历史的戏弄,换来的,只能是来自广大观众的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