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一部豆瓣网友没有“资格”评价的电影
《建军大业》:一部豆瓣网友没有“资格”评价的电影
文/卷江龙
►对中国网友来说,口碑是决定是否看一部电影的重要参考标准。虽然目前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但真正决定电影口碑方向的,往往是豆瓣。
不过,面对《建军大业》这部特殊的电影,豆瓣却关闭了评论。不仅这一部,《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两部电影也被关闭了评论。
关于这件事,有两个版本的解释,第一个版本是,豆瓣官方怕惹事,故意关闭的;另一个版本是,出品方怕惹事,主动要求豆瓣关闭的。
那么在没有豆瓣口碑参考的情况下,该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
整体的观感
电影从四一二政变切入,用极为暴力的场面刻画了蒋介石集团的凶狠与残暴。屠杀工人运动成员,炮击商务印书馆,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制造了白色恐怖的氛围。
蒋介石的行为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背叛了当时国共合作的革命事业。共产党人从笔杆子战斗转为枪杆子战斗,在南昌打响了第一枪。
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是整部电影的重头戏,从电影的艺术表达可以看出:第一、战争是无比凶残的;第二、战争对文明的摧毁程度是空前的,叶挺炮击德胜门,让人对古建筑遭到破坏深表遗憾;第三、手足相残是悲剧的,大家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话。
看到了足够的革命热血,也能看见炮火中闪烁的人性之美。不过,当我们为死去的战友痛哭的时候,其实对方也有人为死去的战士哭泣。这种悲伤的眼泪总是让人难以伤感得透彻,痛恨得透彻。所以,即便是这么多明星参演,依然觉得很多场面看了不舒服。
枪声密集,炮火声此起彼伏,在这种点燃生命激情的声音中,笔者一直在思考那些倒下来的士兵。无论他们穿着什么衣服,信仰什么理论,但痛苦地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死亡才是最让人痛心的。如果脑补的话,还是挺让人震撼的,甚至觉得与其为胜利高歌,不如为死者默哀。
说不尽的鲜肉
这部电影刚上映就受到叶挺的孙子叶大鹰的挑战。叶大鹰认为,欧豪这样的小鲜肉连站都站不稳,竟然演一位将军。看了《建军大业》后,笔者认为,欧豪演得非常好。
在众多小鲜肉中,欧豪无疑是极为出彩的。笔者读过当时的史料,叶挺将军的气质就是那样的。他是个脾气非常大,性格极为倔强,敢于冲锋杀敌的武将。
至少电影中多数鲜肉还是演得不错的。毕竟,当时是年轻人的天下。18-35岁占据了绝对优势。说得再明确点,当时的革命领军人物,很多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毛主席才34岁,周恩来才29岁,朱德才31岁,贺龙才31岁,叶挺也才31岁,林彪才20岁,粟裕也才20岁。这是典型的小鲜肉的天下。
当年的热血军人本来都是一帮年轻人。他们在当时的时代就是小鲜肉。刚接触武装,刚开始打枪的他们,有可能真的站不稳,也有可能真的握不住一杆枪。这都不重要,只要他们信念在,坚持下去,都成了骁勇善战的英雄。
脸谱化与概念化的消失
作为意识形态下主旋律宣传电影,与以往的主旋律作品相比,还是有所突破的。以前我们看到的都是脸谱化的人,蒋介石的凶残、高傲,毛主席的伟岸、忧国忧民等。
在这部戏中,演员与所塑造的角色是相对贴合的,至少演员在认真刻画这个角色,还原这个角色。如果继续让唐国强来演毛主席,让陈道明或张国立来演蒋介石,可能就不会有这种效果。
钱大钧厚葬死于三坝河的黄埔系军官这一个细节,就已经超越了以往的作品。在《建军大业》中,将枪杆子的矛盾直接指向了蒋氏家族,而不是普通的士兵。同时,从交战双方的指挥官来看,几乎是黄埔系同室操刀,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这些细节,让电影有所升华。
无论是张天爱版的宋美龄的脂粉气,还是关晓彤版的邓颖超的太过美丽,这些都不是问题。这些是对主旋律题材的一种突破。之前的主旋律题材,更多是将敌对势力彻底丑化,而动作、语言、神态等,都概念化了,并没有刻画出有血肉的人,但这部电影做到了。
结语
如果用观赏性来评价的话,这部电影大概能得4分。不过,对那些喜欢那些激情燃烧岁月的人来说,这一定是个10分的电影。对笔者来说,电影很燃,但的确不好看——尽管我看到了主旋律题材电影的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