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小宝是谁?(同为“小宝”,两人差距如此之大)
娱乐圈小宝是谁?(同为“小宝”,两人差距如此之大)
作为赵本山的第5位弟子,王小宝为何没有“大红大紫”,反而排在第32位的宋小宝,凭借实力弯道“超车”?
同样都是“小宝”,同样拜在赵本山的名下,两个人的事业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画风。
在你争我夺的娱乐圈中,王小宝首先尝到了“甜”,那么他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败光了“观众缘”?
乘胜追击的宋小宝又以什么样的姿态,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
都说货比货扔货,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两“宝”的质量。
同门不同路
王小宝,1964年出生在辽宁锦州,一个农民家庭。
没多久他患上了哮喘病,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寻思重活肯定不能干,应该给孩子找一条出路。
喜欢唱歌的他,就这样被送去了学习二人转。
为了得到恩师的指点,王小宝非常机灵,没事的时候就帮忙干杂活,以此换来听戏的机会。
看着他对艺术这般的痴迷,渐渐地这位师傅开始指点授艺。那段日子很苦,王小宝至今难以忘怀。
为了学会二人转,他在不断地努力,最终凭借自己的付出掌握了这门手艺。
之后又进入到了“黑山戏团”,那段时间王小宝心中盼望着,有一天可以成为正式工,这样也算是端稳了“铁饭碗”。
奈何团里越来越不景气,为了温饱他放手一搏,开始寻找搭档想要自己闯一闯。
在命运的安排下邂逅了孙丽荣,两个人配合默契,辗转参加了不少“二人转”比赛,甚至还登上了辽宁电视台的《共度好时光》舞台,邂逅了他心目中的偶像赵本山。
王小宝心中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成为本山老师的徒弟,就像是心中的“愿望”得到了上天的聆听,很快赵本山举办了“本山杯”,为自己的赵家班招贤纳士。
王小宝欣喜万分,怀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入到了总决赛。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王小宝“下足了功夫”。整晚不睡觉,练习比赛的曲目,最终他达成夙愿。
在2003年8月11日,这一晚与王小利、张小飞、唐建军、翟波正式拜在本山门下。
那一夜灯火通明,沈阳信盟花园热闹非凡。
赵本山在被徒弟们连磕9个头后,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收你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二人转,做我的徒弟,首先一点要先做好人。如果你们当中,有人做人出现问题,我会不客气地清理门户”。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后来从王小宝的种种行迹来看,很显然这些话他没有听到心里去。
相比较王小宝的“竞技”上位,宋小宝的入局,从起点就看出了“差距”。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初中还没有上完就辍学了。
为了贴补家用,宋小宝来到城里打工,对于未来并没有什么目标,只想一心赚钱。
奈何因为又黑又瘦小,很多工作都将他拒之门外。直到后来找到了一份洗碗的工作,初入社会的他,只能找一份临时工先做。
3个月的辛苦劳作老板就给了200块钱,有苦说不出的宋小宝踏上了回家的路。
得知来龙去脉后父母没有责怪他,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偶然的机会,宋小宝邂逅了焦小龙,对方是一名二人转演员。
天赋极高的宋小宝很快学会了这门才艺,凭借自身的努力成为剧场中的台柱子,走上了从艺的道路。
那个时候的他心中无欲无求,只想兢兢业业的努力,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变全家人的处境,殊不知一位贵人,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如果说,王小宝为了拜师赵本山精心筹备了一番,那么宋小宝完全凭借的是“实力”。
一个微妙的细节,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敬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宋小宝在舞台上卖力的演出,此时台下正坐着赵本山。
看着他忘我的表演,赵本山爱才心切,直接到台后找到了宋小宝,询问他时候愿意“拜自己为师”?
看着眼前的“小品王”,宋小宝整个人都愣住了,连忙磕头答应“愿意”,成为了第32位徒弟,进入到了赵家班。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此时的王小宝早已跟着师傅到处露脸,比赛后没多久,他就进入到了《刘老根》剧组,亮相在了荧幕中。
饰演了“刘老根的儿子”刘大奎,相比之下宋小宝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但是赵本山非常看重他。
因为宋小宝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看着同门中的其他人,王小宝、唐鉴军、王小利等人进入到了《乡村爱情》剧组。
就连比自己早一年的小沈阳也走上了春晚的舞台,他没有任何的“意难平”,而是磨炼自己的演技,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凭借《乡村爱情》中“长贵”、“刘能”、“谢广坤”等角色红遍了大江南北。
王小宝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而小沈阳也凭借《不差钱》一跃成为了知名小品演员,唯有宋小宝,一无是处籍籍无名。
值得一提的是小沈阳,走红之后赵本山希望他潜心修炼,把握住眼前的机会,但是他各类资源接到手软,从电影到歌曲,失去了事业的重心,而王小宝也在逐渐的“膨胀”。
恰恰因此,给了宋小宝机会。
他4年的等待和磨炼积攒的“爆发力”得到了师傅的重用,小品《相亲》中的“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魔鬼般的笑声瞬间让他走红。
至今为止,这部作品都被观众反复观看,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离不开宋小宝的付出。
与此同时,两个人的“分水岭”即将到来,王小宝成名之后,没有将师傅赵本山“先做人”的忠告放在心上,捅了第一个“篓子”。
王小宝成名之前有一位结发妻子,随着事业越来越好两个人聚少离多,渐渐地婚姻走向了破裂。
最终王小宝提出了离婚,赵本山多次嘱咐徒弟们,做人一定不要忘本,但是他不听师傅的劝告,执意选择了离婚。
后来还在《乡村爱情》的剧组,遇到了“香秀”的好闺蜜吴琼。
虽说相差19岁,但两个人生出了爱情的火花,随后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但这样的行为是否有点“陈世美”的影子?
宋小宝弯道超车
赵本山一直都很反对自己的徒弟们抛弃糟糠之妻,尽管他本人也是二婚,但是情不能自控,即便是师傅也无权干涉别人的私生活。
在婚姻大事上,相比较王小宝被减少演出,宋小宝就幸运很多。
宋小宝成名之后,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处境,在籍籍无名的日子里都是小剧团中的翟晓红陪伴在他身边。
尽管日子很穷,但是农村出身的她从来都没有嫌弃过,默默地陪伴在他身旁7年之久。
可能“七年之痒”是很多夫妻的“一道坎”,最终两个人低调离婚。
有人猜测,是因为多年来没有一儿半女,也有人说是“花边新闻”女方没有安全感。
离婚后,宋小宝迎娶了王雪,婚后生下了一对龙凤胎。
相比较王小宝的“绝情”,宋小宝更为理性一些。
从成名开始就没有想过离开,坚守着自己的婚姻。也许真的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最终走上了离婚这条道路,迎来了感情上的第二春,得到了师傅的理解。
同样都是经历婚姻的失败,从赵本山不一样的处置方式来看,宋小宝已经超出了对方,得到了公司的高层的重视。
而王小宝之后的“行径”,无异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紧接着捅了第二个“篓子”。
一则“驾车追尾”王小宝声名狼藉,据说当时的他为了赶场心急如焚,没想到与一辆出租车剐蹭。
这位公众人物,直接和对方有了肢体接触,这位出租车司机被送到医院,一时间舆论纷纷,赵本山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赵家班的领头羊,赵本山第一时间道歉,因为自身的管教欠缺导致了该事情的发生。
与此同时,王小宝也伤了师傅的心,《乡村爱情》中的“长贵”直接下线,对其以示惩戒,事业被停了下来。
赵本山收徒弟的时候就再三强调“做好人”,王小宝虽然能力出众,但是也需要“长点记性”。
本应该拥有的大好资源,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前途渺茫,在这个阶段中,宋小宝直接“弯道超车”。
凭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收获了诸多的粉丝,成为了“本山传媒”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以说这一路走来他稳扎稳打,除了婚姻方面一直都谨遵师傅的教诲,默默无闻的坚持着小品这个行业。
后又借《吃面》中的“芥末”,宋小宝一句“海参扒拉出锅了”博得满堂彩。
从2007年拜师至今,已经过了整整15年,赵本山的嘱咐他从来都没有以往过。十五年如一日,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而王小宝呢?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角色下线后整个人清醒了不少,那向往“自由”的心渐渐收敛。
赵本山看着昔日的徒弟,再一次给出了机会,以“黄世友”的身份复活。
让他重新回到了《乡村爱情》剧组,只是种种风波之下他的口碑早已不似从前。
没想到性格上的不讨喜,因为演技口碑再一次翻车,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刘老根》中的“大奎”。
王小宝表示大家对人物的“审视”会有改变,赞美也好,喷也好,都是一种支持。
特别标注了一个引号,很显然他已经感受到了“不一样”。
如若不然,为何在直播间中会说出:不想拍《乡村爱情》系列,随时会选择退出,做人应该有追求,不能再一棵树上吊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样的一番话。
王小宝已经对本山传媒有意见,心态出现了问题。
很显然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抱有目的性。
从拜师那一刻起就想着成名捞金,我很好奇,如果当时赵本山没有带他进《刘老根》剧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如今名利双收,反过来“扑咬”恩师,这样的做饭难怪红不过宋小宝。
细节方面见真章,去年疫情的时候,宋小宝因为封城导致给师傅拜年没有办法回家,留在了师傅的家中。
当时赵本山嘴上说着嫌弃,但是嘴角忍不住上扬,眼神中都是骄傲和欣慰,这王小宝比得上吗?
作为师傅来讲,赵本山从来都没有要求过自己的徒弟回报什么,兢兢业业多年来,培育出来的徒弟沾染上名利之后,都露出了真实的样子。
听到王小宝的话,不知道他的心中作何感想?
再看看十年如一日的宋小宝,同样都是“学艺出名”,怎么人的差距这么大?
也许时间是最好的镜子,虽说王小宝入门比较早,但是被后来的宋小宝比下去,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自己。
人之初
王小宝兢兢业业多年,自称为《乡村爱情》付出了心血,但是做人不能忘本。
如果没有赵本山何来的“长贵”一角色,一个可以站在直播间,冷嘲热讽数落师傅的人,这也不奇怪,为何会遭到剧组中的人挤兑。
同样都是“宝”,两个人完全没有可比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结果是王小宝不红,宋小宝红了。
前者盘算着如何“赚钱”,膨胀之后做出来的种种形迹,难道赵本山没有规劝过?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王小宝这样的人。从拜师那一天起,赵本山就在教授技艺和品行,然而这些话他没有放在心上,沦落到如今的处境,他有何颜面抱怨?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做人要有原则,有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