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就是差,那该怎么办呢?
演技就是差,那该怎么办呢?
上两周,我平等地喷了内娱新生代所有渣演技,无论 ta 们是科班出身,还是网红爱豆跨界。
希望两周来对 " 内娱诸位演员为何如此糟糕 " 的剖析,能多少帮你解答一些困惑。
但解释完 "Why",我们自然要走到 "How",这种演员没有演技的根本性致命问题,有可能解决吗?
今天就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来聊聊个体专业水平提升的可能性。
1
短期培训,有意义吗?
接连几部剧被群嘲演技后,杨超越出现在了东申开办的 " 山下学堂 " 的某专项课程的结业合影里。
先不论这是营销策略还是真的想要做演技提升——从她遭受的群嘲已经开始影响资源获取来看,我倾向于后者——单只论这样的中短期表演培训工坊,对演员的演技能有多大提升?
对这类培训班的基本受众——非科班演员而言,意义还是有的。
很多跨界演员从来没有经受过系统性表演培养,ta 们几乎是被直接推到片场,在一脸懵 X 中开始做演员,运气好一点能在实践中学点东西,但看看 ta 们参与拍摄的这些影视剧,更可能是学了一身的坏毛病。
那对于这样的演员,系统性学习一下什么叫声台形表、如何进入角色等表演基础类知识与技巧,起码比毫无概念要强一些。
这相当于给 ta 们一些基本的抓手,类似于教小学生如何查字典,以后遇到生字不至于手足无措。
所以肯去这样的短期但相对系统的培训班学习,总比自信地觉得 " 表演谁不会啊 " 然后一味瞎 XX 演,强出太多。
但要想通过这样一个培训班就彻底做到演技实质性地提升,恐怕也是痴人说梦。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表演并没有一本现成的字典,培训班只教会你如何查询,但这本字典是需要你在日常多积累、多思考、多阅读、多练习逐渐攒出来的。
或者说,人家最多是把一把斧子递给你,你平时磨不磨、挥几下,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
至于科班出身的那些演员,全日制大学教育都没能让 ta 们踏踏实实好好学习,培训班能解决什么问题?除非是被骂得太狠痛定思痛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但即使 ta 们有这个心,也未见得有这个胆量——参加类似培训班,无异于给自己的母校狠狠一巴掌,更别提今后粉丝又要如何吹嘘科班?
总之一句话,学比不学好,有羞耻心比没有羞耻心好。但能学到多少,又能在自己未来角色上应用出几分,也是太过因人而异的事情。
2
选合适,而不是选其他
如果你要问我,如何在短时期内做到演技的脱胎换骨大提升?
唯一的答案可能是,选择一个与自己很贴且可以胜任的角色。
无数演技大前辈都折戟在不信邪的自我挑战上,诸位渣演技的偶像演员,一味按苏、带感、吸粉人设去选择角色,最终只能在一部部剧里呆若木鸡,或狰狞扭曲。
与自己很贴,并不是说 ta 们只能演明星,而是说尽量选择相对贴合自身外形气质与性格特质的角色,而不是相反。
去顺应观众直觉,不要过于挑战观众直觉,尤其在你压根就没两把刷子的时候。
最近的《别对我动心》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周也这张脸这个气质这个性格,在剧前几集非要演一个为了倒追男神丑态百出的 " 校花 ",美但花痴,剧情设置之不合理自不必说,演员气质的南辕北辙也绝对加重了这部分剧情的灾难。
等到女主被伤太狠后开始冷脸冷心冷肺地创亖全世界,周也就开始闪闪发光,怎么看怎么顺眼。
这是同一部剧的同一个角色,仅因为角色设定与情境发生了大变化,同一个演员的观感就天差地别。
我们当然可以说,好演技可以平顺设定上的不合理,可以给出截然不同的人物状态。但对这批水平不足的偶像演员来说,基础能力就在那儿摆着,【选合适】显然胜过【瞎努力】。
白鹿演多少个绝世美女都只能让人皱眉,这不仅因为她演技画皮,更因为她从外形条件到性格做派都根本与 " 大美女 " 三字无关,我不是单单在嘲笑外形,也是在探讨 " 美女氛围 " 这件事,有些演员未必具有无可争议的绝美外形,却能在举手投足中让人不自觉赞同其美女俊男的设定,这也是一种本领。
不说脸,就说风情气质,跟隔壁都有壁
总之,虽说当下偶像类 IP 的人设同质化严重,但这不意味着演什么都没差别,一个角色的外形给人怎样的感觉,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对感情主动还是被动,对外界刺激是积极还是消极——在角色上多问几个问题,回头对照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自然能得出契合度的结论。
还有些演员好高骛远,选择那些自己完全没有能力胜任的角色,复杂的层次丰富的极端的边缘的离 ta 们生命经验十万八千里远的,结果不仅没能一口吃出个胖子,反而一眼就被看出自己的上限。
可以说,当下大量的渣演技之辣眼,不仅仅因为演员技能点不足——咱们实话实说,太多流水线偶像剧也不需要多好的演技去匹配——反而因为太多的偶像演员选投资、选对手、选平台、选 IP 名气、选苏爽吸粉人设、选档期选片酬甚至选拍摄地、就是不肯选合适。
3
在组里如何提升
演员选好角色,该进组了,还是心里没底怎么办,要不要带个表演老师进组?
AB 早就开始带了,你看有用吗?
考试在即,你这会儿临时做表演培训,除了那些能即时掌握的小技巧外,恐怕毫无帮助。
在这场见真章的实践里,你需要的是这两类人:要么能帮你理解角色更好地进入角色,要么能给你巨大压力让你如临大敌。
前者更好理解,也许是导演,也许是编剧,也许是对手演员或同组更有经验的演员,但凡你抱着虚心请教的心态去聊去探讨,而不是自己比比划划让别人倒退一步,基本都能得到一些角色演绎的启发。
与其带编剧进组,对已经完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故事与人物修修改改加戏删戏,不如多与编剧组聊聊情节,聊聊角色的来处与去处,听听角色的所思所想所图,深入理解角色每一个抉择背后的心理成因。
同样的,演了一辈子戏如今来给你做配角的老戏骨们,如果你愿意谦逊地向其讨教,ta 们愿意传授的,可能比学校教的还有用;可若你觉得人家都是一群过气的老东西,那你也不会是人家在这个圈子里见过的最后一颗流星。
自己浅薄不可怕,可怕的是用自己的浅薄去影响正常,逼整个项目蹲下来迁就你的高度。
后者,其实就是你的危机感有多重。往早了说,《卧虎藏龙》拍摄时每天担心自己被换掉的章子怡
往后面数,因为定好的主角临时不行才拿到《战长沙》女主机会的杨紫
当然她们本就不是渣演技,但也确实是巨大的压力与危机感,让她们证明自己之心格外旺盛,也演出了自己的代表作。
而最近的例子大概是《长相思》,三个男演员形成的竞争态势,让剧组卷到飞起,好在除了卷营销外,拍摄期演技与用功也卷了起来,这才把知名渣演技卷出了点入戏感来。
而这恰恰也是内娱演员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日子太好过了,资源咖当道了,演好演坏都能躺着赚钱了,表现不好还有粉丝兜底了。
诚邀欣赏粉丝暴言
所以如果要在这个方面对演员造成压力,观众真的要敢于嘲讽,粉丝也最好舍得批评,纵容只会令底线越来越低。
诚邀欣赏粉丝暴言 +1
王鹤棣在《苍兰诀》上的脱胎换骨,就是二者兼具。导演肯给他掰开揉碎讲戏帮他理解人物,剧组有互相探讨剧情的氛围;而拍摄期他主演的《遇龙》遭遇全网嘲,亿万网友的嘲笑构成了最大的压力,逼他做出改变。
所以,拍摄期不是不能提升,是不能【只靠花钱请人就装作自己已经努力过】来提升。
4
如何增加生活?
《演技派》里非常经典的一幕,是张颂文带着一群学员在医院门口观察生活。
他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神技:仅凭走出医院门口的匆匆一瞥,就猜出了一个女性的身份和出行工具。
这个过程背后的努力方向,大概可以部分缓解目前绝大多数偶像明星演技的根源问题:完全没有生活。
年纪轻轻成名,成名后的生活场景就只剩下家片场保姆车,在剧组、品牌活动之间来回穿梭,交艺人朋友,与工作人员交流,休闲时间不是酒局 KTV 就是逛街买买买,好一点还能运动运动。接触世界的方式主要靠刷社交平台,但又根本忍不住去搜自己和同行,最后这点见识全用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的营业上。
什么叫生活?哪来的生活?
实话实说,以现在全民狗仔的无孔不入,以明星的时薪与养活团队的压力,指望已成名明星旁若无人地坦然地素人一样生活,也不大现实,
那你起码得会观察吧?
不是一定要经历过才能演出来吧?毕竟 ta 们也不可能真的杀过人、夺过嫡、打过仗、对捅着吐过血。
而经历过就一定能演出来吗?这些年轻偶像演员一个个感情经历丰富得要命,年纪轻轻就劈腿找血堕胎海王,是谁把爱情演得像模像样了呢?
如果知识与经验不能靠自身经历习得,那要么去书本中找答案(强求了,划掉),要么起码要有观察与积累的途径吧?
许凯靠全年 365 天泡在横店拿下横店代言人,粉丝甚是以其无缝入组为傲,真心可笑。这是什么好事吗?他不仅没办法经历生活,甚至没办法观察生活。横店这个围绕剧组成型的小社会,与真实人生还有很大距离。
更何况泡在剧组的明星们除了上妆就是房车,ta 们但凡肯观察观察剧组底层的喜怒哀乐,多与不靠其吃饭的真正素人聊几句,也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话。
在前两篇里我们其实已经很明确地下了结论:系统性的问题,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根治的。
但这不是个体不努力的借口。尤其作为公众人物赚取的收入,有一半来自于外界对你的评价,自己评价低时,是不可以拿大环境当借口的。
在整个行业浮躁得乱糟糟时,自我提升的路径虽然有限但也非常明确,但它要花时间花精力,姿态要低一点,羞耻心要多一点,赚快钱的心要淡一点。
" 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在这样的环境里,如果一个演员被骂渣演技后始终没有提升,那不是能力问题,更不是天赋问题,那是 ta,早已做出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