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跪……循环一夜持续上头!
开口跪……循环一夜持续上头!
全体起立!
无需卡点抢票,原地享受演唱会摇滚区的震撼,神级舞台统统免费观看——
罗大佑现场弹唱经典名曲,耳熟能详的旋律从他手下流淌而出,一种来自过去的怀恋与感动,猛然涌入我的胸口。
全场大合唱时,恍惚间往日如昨 ……
其他舞台同样惊艳,听出我一身鸡皮疙瘩——
张碧晨携手杨宗纬,献出情感最浓郁的一版《他不懂》,揉进万千委屈;汪苏泷与徐佳莹的嗓音对飙交织,用一首《如果可以》硬控全场 ……
就问,《天赐的声音》第五季第一期就放出诸多大招,后面还有多少动人舞台蓄势待发?
一期下来,我的耳朵被净化了,似乎找回了对音乐的最初热爱,更加笃信:
流水或许会带走光阴的故事,但带不走这些真诚动人的音乐、真挚的音乐人。
真挚的声音
《他不懂》第一句唱词出来,就提前锁定本期金曲。
张碧晨和杨宗纬拥有着为大曲线情歌而生的天赐嗓音,男女对唱的改编让这首独唱曲目变得愈加情凄意切、如泣如诉。
尤其喜欢两人合唱的几句——
杨宗纬的音色让故事感扑面而来,萦绕着接地的柔情,张碧晨则用 " 破碎感 " 的和声赋予词曲空灵的飘逸感。
虚实交错,轻重相依,共同组成了这首歌饱满的空间感,越听越有。
《如果可以》翻红后,被我 loop 了无数遍。
没想到,汪苏泷与徐佳莹又把这首歌唱出截然不同的质感。
男声集少年感与宿命感为一体,女声自带穿透力与飞蛾扑火的无畏。
两人唱段前后牵引互相烘托、情绪徐徐递进,让人深信他们就是歌中 " 爱到狼狈 " 的心碎之人。
只需几个音,便能勾起我的万千情绪,果然,情歌芭乐永不过时!
还没从感动的情绪中抽离,杨坤和吉克隽逸合作的《离别开出花》让我瞬间燃了起来。
熟男熟女的大声压嗓音,唱得了硬摇滚,震得住大场子,直接把现场变成双人演唱会。
渐强的鼓点敲击着耳膜,嚣张的电吉他 solo 破屏而出,配合着歌声将全场情绪推向顶点,就这个氛围爽!
饱满的情绪维持到了最后一个音符,实在酣畅淋漓。
不知从何时起,流行音乐扎着堆开始搞概念、搞包装、搞后期,爱用繁复的合成器音效与不知所谓的采样来填充专辑。
太久没听到纯粹的、重旋律重情感的流行音乐,也太渴望一些不假外力、纯粹诚实的音乐现场。
多亏有《天赐的声音》填满我寂寞的耳朵。
" 让音乐回归音乐本身 " 在这里绝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口号。
敢信?
为了更极致地还原音乐原初的魅力,现场居然直接播放无伴奏的原声唱段,供全场 " 审判 "。
评审提出想听《他不懂》的原声。
上一秒:张碧晨怎么一脸紧张?真玩这么大,不会翻车吧?
下一秒:sry,是我低估了真歌手们的实力 ……
谁能想到,他们的原声竟然比伴唱更有韵味!
原声听罢,我总算明白张碧晨" 钻石嗓音 "的头衔是怎么来的。
她的声音犹如一颗有几十个刻面的钻石,能把每个词、每个转音与气声都唱出流光溢彩的澄澈质感 …… 谢谢,我已升仙。
好家伙!
别人的无伴奏原声是水牛声、夹子音之类的搞笑集锦,《天赐的声音》的无伴奏原声则是给听众发福利的是吧!
反复循环第一期的每个动人现场与原声唱段,仍觉得意犹未尽,只盼这样的福利多来点,再多来点。
嗯 …… 就是说第二期快点来吧!
个性的声音
《天赐的声音》有流畅动情、重旋律的大众审美特性,也有往创作方向上的个性探索。
很喜欢看舞台的幕后故事,合作歌手们总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赋予音乐更多的解读空间。
比如张信哲与陈楚生的首次合体,妥妥的梦幻同框。
和陈楚生一样,我也是听着情歌王子 · 张信哲的歌长大的。
在不懂情爱的年纪,就早早爱上了他的歌,被起伏澎湃的大调旋律 " 洗脑 ",揣摩着歌词中纠葛的三角恋或是卑微的单恋。
《爱如潮水》《过火》《难以抗拒你容颜》…… 这些迂回婉转的情歌金曲从不羞于表达矢志不渝的感情,直白而浪漫,正是那个多情年代的集体回忆。
我也和张信哲一样,对陈楚生近期的 live 名场面如数家珍。
他犹如呓语一般的歌声中,充满着抚慰人心的温柔与淡然,是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情绪表达。
活跃于不同时代,音乐理念看似不同的他们同台,会是一种什么体验?
合唱曲目《虚拟》是略显 " 孤芳自赏 " 的私人化创作,布满了在自我幻想中辗转反侧的感性情绪。
陈楚生想让两个人唱出一种自我对话的感觉,一个是镜中人,一个是望向镜子的人;张信哲与他不谋而合,一脸 " 我懂你 " 的反应,兴奋地表示要对着镜子练唱这首歌。
非常惊艳地,最终舞台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遍这首歌——
在克制唱功、为情绪服务的同时,两位歌手充满反差感的嗓音竟也成为主题表达的一部分。
一个人用坚实如土地般的温暖,托举起另一人的虚渺幻想,每个在现实与幻想中徘徊的普通人,都能从中听出共鸣。
跨时代音乐人的接力与传承令人动容,同时代音乐人的携手并进也看点满满。
就是说 …… 汪苏泷与徐佳莹这对组合能不能给我锁死!
汪苏泷给徐佳莹写过歌,徐佳莹请汪苏泷来自己的演唱会当嘉宾,看得出彼此之间是满满的欣赏。
在《天赐的声音》里相见,他们无需寒暄社交,直接想唱就唱——唱的还都是对方的歌,感觉这对姐弟一起去 KTV,就没别人什么事了 ……
更重要的是,有好友相伴,即使挑战高难曲目,也多了一份安心。
《如果可能》这首歌音域跨度极大,高音部分不是汪苏泷的舒适区,低音部分则让徐佳莹略感吃力。
令人感动的是,他们的合作中绝没有单方面的迁就,而是互相成就,都在尽力跳出自己的音域舒适区。
也正因此,我才发现原来汪苏泷这么会唱怒音高音,徐佳莹唱低频的 key 也能磁性拉满,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成熟浑厚。
《天赐的声音》上,有太多这样1+1>2的舞台:互相成就的同时,挖掘出自己的更多潜能,在音乐中得到升华。
还有薛凯琪与周柏豪,十多年前因为音乐相识,十多年后因为音乐重聚。
音乐见证了他们走过的岁月,他们则通过一首结合普通话与粤语的升级版《慕容雪》来证明自己的成长。
新生代音乐人王赫野与姚晓棠的表现也值得看好,俩年轻人闯进了一群大佬前辈中,自然而然产生了微妙的 " 战友情 "。
找到一个绝妙节奏时,他们聊着聊着就到了凌晨,不愧是年轻人的作息!
音乐人惺惺相惜的时刻尤为珍贵,通过共同创作与灵感对撞,他们对歌曲做出 " 创造性 + 创新新 " 的二次表达,让耳熟能详的乐曲焕发全新的样貌,从而不断探索、延伸自己的音乐生命。
这是歌手们一生的功课,亦是所有歌迷的幸运。
赤子的声音
音乐回归音乐本身,每个歌手也都返璞归真,献出一颗赤子之心。
最让我感动的当然是罗大佑,在乐坛沉浮 50 余载,他从愤怒青年唱成了头发花白的老者,仍在坚持歌唱、表达。
乐评人马世芳曾说:"真正厉害的创作,一方面必然和孕育它的时代、环境,紧密连结在一块,但一定也还是可以展现出,超越一时一地的感染力。"
罗大佑正是这样的歌者。
千禧年间,他的反叛之音击中了所有迷惘年轻人的心;如今,当他唱起昨日的歌曲,台下有步入中年的老歌迷,更有年轻的新听众 ……
是什么联系起了不同年龄、两岸三地的人?
我想,正是罗大佑创作中永不过时的核心——扎根现实,时时将时代扛在肩上;拒绝谄媚,持之以恒地追求着真善美。
罗大佑本人与他的创作融为一体,虽然顶着 " 流行音乐教父 " 的头衔,聊起音乐来仍是满心的谦卑感恩,做到真正的 " 人歌合一 "。
更多音乐人登台后,我发现这种内敛谦卑几乎是老牌歌手的共通标志。
比如在合唱中承担绿叶角色的张信哲,在音乐世界里当惯了 " 大男主 " 的他,对当配角竟然毫无抵触。
他想的不是唱词多少,而是如何钻研和声,更好地辅助主唱 …… 一曲罢了,他还心有戚戚地表示,感谢这个机会让他能从另一个视角来认识自己的声音。
很难想象,唱了小半辈子的他,仍然对音乐保持着热忱的好奇心。
在那个单纯的、资源匮乏的年代里,音乐赋予了他们全部,帮助他们为自己开凿出一条前路。对音乐,他们只有感恩与热爱。
相较之下,年轻人多了一丝张扬与活跃。
比如吉克隽逸——自信的代名词。
黑皮辣妹当然也有陷入低谷的时候,但正如杨坤所说,吉克隽逸不需要别人来 " 拯救 ",她总能勇敢地与负面情绪作斗争,骄傲地胜出,在音乐中探索、完整自我。
于是,她从大凉山中走出来,走向一个个耀眼的舞台,所有的底气都来源于自己。
不论是什么姿态,歌手们对于音乐的热爱是一以贯之的,爱意早已流淌进他们的肉身与血液,无需刻意煽情,便能感染到我们。
有个细节令我印象深刻——
为了追求更好的舞台效果,王赫野和姚晓棠进行了多次彩排,三遍、五遍、六遍 …… 仍然没完。
别说他们要唱不动了,我隔着屏幕都觉得累,这是哪来的 " 魔鬼训练营 " 啊?!
出乎意料的是,姚晓棠竟然一脸开朗地说:
" 能多(排练)一次,我就是赚一次好吧!"
瞧,外人看来劳累疲乏的事,对于真正的热爱者来说,却是一种激励与奖赏。
在《天赐的声音》这个回归音乐本身、歌唱赤子之心的舞台上,好的音乐永不缺席。
相信《天赐的声音》第五季会继续创造出一场又一场,让我们不断重温的经典舞台。
就像直到现在,我仍在不时重温第一季的舞台,聆听历久弥新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