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唇鱼的“原罪”:一张鱼鳔引发的“畸形市场”
黄唇鱼的“原罪”:一张鱼鳔引发的“畸形市场”
黄唇鱼,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上被定为极度濒危。
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幼鱼
在上世纪70-80年代,黄唇鱼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经济鱼类,体重一般能达到15~30公斤,最大体重有100公斤,最大体长为1.8米。当时在浙江、福建一带,经常有渔民捕到大规格的黄唇鱼,但据说这种鱼的肉质并不太地道,没有大黄鱼好吃。
但黄唇鱼真正值钱的部分并不是肉身,而是鱼鳔。民间认为,黄唇鱼的鱼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难得的滋补佳品,甚至还能用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神经衰弱等症状。再加上商业炒作的推波助澜,黄唇鱼的鱼鳔一度被炒到了“黄金身价”,相关的新闻报道数不胜数。
被渔民误捕的巨型黄唇鱼
比如在福建福鼎,曾有一条42公斤的黄唇鱼被拍卖到了98万元的高价;在广东湛江,一条49公斤的黄唇鱼被某酒店以58万元的低价收购,仅仅是鱼鳔就转手卖了200万元;在福建宁德,某女婿送给岳父一条50多公斤重的黄唇鱼,总价值高达300万元,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令人痛心的是,黄唇鱼被炒到天价的背景却是野生种群的濒危,而且这一形势目前还在加重。
在上世纪70年代,珠江口曾是黄唇鱼的主产区,年产量曾多达180吨,资源相当丰富。最巅峰的时候,一网下去捕捞上来1.5吨的黄唇鱼,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最高的单网捕获纪录。到了80年代,黄唇鱼在虎门海域的出现率还很高,在当地的常见鱼类中排在第6位,占总渔获量的9%~10%。
采集自青山湾的巨型黄唇鱼
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的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黄唇鱼的产卵场也被破坏,再加上过度捕捞的影响,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1988年,黄唇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动物。到了90年代,全国每年大概只能捕获上百尾黄唇鱼的幼鱼,而且大部分都是被渔民误捕的。
而在同一时期,利益的驱使却让越来越多的人迷失了头脑。广东、浙江以及福建一带不缺有钱人,即便黄唇鱼被炒到天价,也依然有人争相竞拍,表面上是以“健康”之名,实际上还是为了“显摆”。在国内,买卖野生的黄唇鱼鱼鳔属于非法营利活动,受到了渔政管理局的严厉打击——明面交易不行,鱼鳔交易就转到了“地下”,与之相关的非法国际贸易也甚为猖獗。
由于国内特有的黄唇鱼越来越少,有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鱼鳔(在市场上也同样被称为金钱鮸鱼鳔)来冒充。黄唇鱼和加湾石首鱼都属于石首鱼科,两者是近缘物种,晒干后的鱼膘无论是外观还是质地都非常接近,想要准确区分开来难度很高。
加湾石首鱼(Totoaba macdonaldi)
事实上,加湾石首鱼早在1976年就被列为了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同样堪忧。随着非法国际贸易越来越猖獗,加湾石首鱼的野生种群也面临着非法捕捞的严重威胁——加湾石首鱼成了黄唇鱼的“替罪羊”,最终大概率会走上与黄唇鱼一样的道路。
2016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会正式召开,打击石首鱼的非法捕捞和贸易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各国对石首鱼保护力度也将大大加强。国际组织为黄唇鱼的“复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但最终能否获得成功还是要看该物种的资源恢复情况。
加湾石首鱼幼鱼
广州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指出,野生的黄唇鱼已经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在珠江口设立的保护区或许是这一物种最后的机会。
时间回到2005年,当年东莞市在虎门海域设立了目前唯一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侧的伶仃洋,这里位于咸淡水交汇处,潮流通畅,饵料丰富,是黄唇鱼的理想栖息地。
珠江口卫星地图
珠江口被认为是野生黄唇鱼最后的庇护所,但反过来,黄唇鱼也是珠江口最后的“门面”。拯救黄唇鱼也就是在拯救珠江口的生态环境,也是在拯救同一片海域中的其他濒危物种(比如中华白海豚)。
在保护区成立后的十年间,工作人员累计救助的黄唇鱼数量多达400多条,成功率达到了80%以上,这些努力使得保护区内黄唇鱼的数量逐渐增加。但人为救护的效率太低,而且费时、费人工,效果也不太理想。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救护效率,还是要解决黄唇鱼的人工繁殖难题。
黄唇鱼是一种大型海水鱼,生长和繁殖周期都很长,用来人工繁育的亲本至少需要10年的生长时间。由于亲本数量太过稀少,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突破黄唇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不过,相关的研究课题已经展开,全人工驯养也已经实现,相信国内的水产科研机构终有一天能攻克黄唇鱼的繁殖难题。
上海自然博物馆,黄唇鱼标本
保护黄唇鱼,还要从近海的污染治理做起。从近两年发布的《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来看,目前的珠江口依然是中国近海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2001~2010年的水质调查显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已经成为珠江口的主要污染源。珠江口的富营养化程度相当高,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基本位于劣IV类海水的标准范围内,水质状况已多年未见好转。
另外,珠江口的水质也很容易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东莞虎门、香港以及深圳的陆源污染往往会通过内陆河流汇集到入海口,再加上周边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珠江口已经被污染成了一片“废水池”。
不同时期珠江口的水质质量
对于珠江口的生态治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第一,要加强深圳、东莞等主要城市的集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能力,水质达标后再排放;第二,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也不能放松,通过红树林生态修复和伶仃洋湿地公园等项目全面净化近岸水质,逐步改善黄唇鱼的生境空间。
总之,黄唇鱼的资源保护依然是任重道远。有人认为,黄唇鱼的疯狂市场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没有暴利诱惑,又怎会有人非法捕捞和交易?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毕竟只有市场和人们的认知不再“畸形”,黄唇鱼才能成功“上岸”——这时候,再谈人工繁育和污染治理或许才更有意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