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如何安排双方父母养老呢?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如何安排双方父母养老呢?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导语
80年代出生的人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已开始步入了老年。人老了就得考虑如何养老的问题,首先想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子女。
凡是家里是独生子女的,在子女的婚事上,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子女在本地找一个对象结婚。这样,相距不远,过年过节都能在一起,家里有事也能随喊随到,特别方便。可是,希望归希望,子女的婚姻都得他们做主。
要是在本地能找到有缘人结婚,皆大欢喜。可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有的则通过网络结缘,可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还有的会因为在外地工作,跟外地人结姻缘。
要是结为夫妻的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该如何安排双方父母养老呢?有这么两对80后夫妻,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安排双方父母养老的事上,算是费劲了心思,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同意,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跟本地人结婚,双方父母相距不远,可以这样安排养老
张梓彬和曹玲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在一次朋友的婚宴上相识,后来结缘成了夫妻。
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双方父母的极力赞成,那是因为两家相距不远,一天能跑几个来回。
张梓彬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当建筑包工头很多年,经济状况不差;曹玲的父母都有工作。虽说城乡有别,但两家的条件也没有多大的悬殊。
在结婚前,两人就考虑到了将来双方父母养老的问题。于是,两人就商量在曹玲父母所住的小区买婚房,最后就买了一套三居室的二手房。
婚后有了孩子,张梓彬就把母亲接来带孩子。其实,他们也是有目的的,想让家住农村的父母慢慢适应城里的生活。将来老了,张梓彬的父母就来城里养老,四位老人同住一个小区,这样就特别方便。
他们把想法说给了双方父母听,四位老人都表示愿意接受。
夫妻俩还商量,让孩子上小学后,就在附近再买一套房自己住。长期跟老人住一起,怕产生矛盾,影响感情。
张梓彬和曹玲夫妻这样安排双方的父母养老是可行的。哪如果双方父母都是有工作的怎么办?这也好办,想办法让他们也住同一个小区,这样就方便照顾。
哪要是都是农村的怎么办?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还要好办,先要给双方父母做思想工作,必须得做通,然后就在其中一方的父母居住的地方给另一方的父母修建几间平房,把设施都搞到位,这样,相互照应,子女回家看父母或照顾起来就更方便。
这样安排,假如有一方的父母不同意,那也不要紧,他们随着年龄变老,或者遇到一些事后,是会考虑到子女的难处的,也会想到自己老了之后的境遇。
人老了怎样养老,不光是子女要考虑,老人们自己也要多着想。
二、跟外地人结了婚,只能这样安排双方父母养老
成松和杨晓敏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老家在北方的成松就追随杨晓敏,来到了她居住的南方城市工作。
他们的婚事先遭到了成松父母的反对,说自己就这么一个独子,要是跟杨晓敏结了婚,将来老了就成了有儿子的孤老,非得让成松回老家找工作,然后找个本地姑娘结婚。
工作可以随便找,可老婆却不行。成松只得跟父母做工作,两人结婚后,成松就跟杨晓敏商量将来给父母如何养老的问题。
思来想去,一南一北,不可能让四位老人来到一个城市居住,怎么办?夫妻俩就这样决定,趁父母都还不需要照顾,杨晓敏就提出,逢年过节都回去陪成松的父母。尤其是过春节,提前一天跟杨晓敏父母吃团圆饭,接着就赶回去跟成松的父母过年。
杨晓敏特别体谅成松父母的心情,尽力做到孝敬。后来,两位老人也就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成松跟杨晓敏商量好了,成松的父母到了需要照顾的那一天后,就出钱请保姆来照顾,夫妻俩平时就多回家看看。相隔太遥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只要做。
像成松和杨晓敏这么遥远的姻缘夫妻,不光在城里有,在农村也有很多。有的家庭,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出门打工就嫁到了外地,家里的父母每年就盼望过年,一家人才有机会团聚。他们将来又如何给父母养老呢?相信他们也能找到最佳的给父母养老的办法。
每个人都会老,老了如何养老是老人们和子女们都要考虑和关心的问题。
老了如何养老,作为老人,首先要体谅到子女的难处,不能一意孤行,他们怎么安排怎么好。其实,无论到哪里养老都是一样的。人老了,有个好心态,注重身体的健康,这样也就能少给子女添麻烦。
作为独生子女,也不要把双方父母养老的问题当做负担,更不能当做累赘。不要偏袒自己的父母,要一视同仁地对待老人,孝敬父母义不容辞,给父母养老天经地义。
独生子女所要面临的养老问题的确也困扰着他们,有的独生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敢穷。的确,他们真的是压力山大。
相信这些独生子女们都能为自己的父母找到满意的养老方式,也祝福渐渐老去的独生子女父母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