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字是什么结构(包字是什么结构和偏旁)
包字是什么结构(包字是什么结构和偏旁)
已写过一篇小文,说了汉字传统的“八笔笔形”和现代汉字的“五笔笔形”。
“笔形”是“笔画”的类型;而“笔画”,则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
所有汉字,无非两种类型——独体字及合体字。独体字,只由1个以上的“笔画”构成;合体字,是由可拆分的“部件”根据一定的结构类型组成的——各“部件”的最小单位也是“笔画”。
这就是隶变以来包括现代汉字的结构系统——笔画、部件和字型。
实际上,研究现代汉字的专门学科——现代汉字学,把“笔顺”也纳入到了“现代汉字结构系统”当中。
所谓“笔顺”,就是书写两笔以上汉字的书写顺序。
汉字,至少在隶变以始,就有默认的书写顺序。
比如,写“人”字,一定是先写撇再写捺;写“三”字,一定是从上到下书写;写“月”字,先写“外”再写内,等等。
严格来说,这样的书写顺序,是在古人长期书写实践中形成的;其基础,是书写时“运笔”的方便以及成字的美观。
这里面,中国古代长期使用毛笔这样的“软笔”书写是一个关键因素;再有,师长的教导传承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传统书写习惯形成的“笔顺”,大致包括以下七项——
先横后竖。如十、干、丰、未等。
先撇后捺。如人、八、大、术等。
先上后下。如三、乞、吕、参等。
先左后右。如儿、川、仪、湘等。
先外后内。如风(風)、用、冏、网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永、承等。
先外后内再封口。如目、回、田、国等。
不少汉字,同时包含了不止一项以上规则。
如“未”“末”“木”等字,遵循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项规则。
如“暴”字,遵循了“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再封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共五项规则。
对一些不能包含在上述规则内的汉字,还形成了另外几项规则——
点在左上先写点。如斗,简写的门、为、头等。
点在右上后写点。如犬、发,简写的尤、书等。
下包上结构先写上。如山、函、幽等。
上左下包围结构先上内。如匹、区、臣、医等。
左下包右上结构先右上。如辽、过、廷、建等。
左下包右上结构后右上。如赵、毡、题、魁等。
1997年,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基础上,编制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7000个汉字的“笔顺”全部做了规范。
此规范除了尊重和保留传统“笔顺”规则之外,明确提出了“笔顺”确定的三个“显性原则”——即,跟随式、笔画式、序号式。
其中,对“火”“半”“坐”“臾”等字,规范为先写两边后写中间;对偏旁“阝”,规范为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对偏旁“忄”,规范为按点、点、竖笔顺。同时,还规范了“叉”“鬯”“爽”“敝”“脊”等字的书写笔顺。
2021年,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发布了《通用规范汉字笔顺》,以代替1997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此表,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确定的标准汉字字型即标准宋体字形,给出每个字的逐笔跟随和笔画序号式笔顺,提供ISO/IEC10646国际标准编码(UCS)和《通用规范汉字表》序号。
这是非常具有国内国际现代意义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