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是什么)
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河南简称豫的由来是什么)
最近,千万网友开启“云吸象“模式,西双版纳的象群一路“北上”,开始了没有终点的“旅途”。如果说西双版纳还保留着活生生的象群,那么我们河南还留存着大象的精神:简称“豫”有象,河南电视台台标是个“象”,豫记的logo也是个象。
事实上,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从古至今,河南和大象关系密切。面对河南老乡“一路象北,老家河南”的招呼,希望这些象群也会恍惚想起:嚯!俺老家也是河南的啊!
蓝家夏夏| ?
撰文
星芒| ? 版式
01
一路象北,
老家河南?
估计没人会想到,自己的“视线”里会出现一群大象。
事情要从三月份说起,原本安静地生活在云南勐养子自然保护区的15头野生亚洲象,突然开始了“旅行”,从西双版纳一路北上,徒步迁徙500公里,跨越了半个云南省,进入了昆明境内。
而在网络的放大下,它们的一举一动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哪怕是离云南十万八千里的我们,每天都要看大象们的朋友圈,看它们走到哪里,又有什么新奇的际遇。
而它们也没什么特别的日常,每天就是在高速上散步,进了村,在街上闲晃,在水塘泡澡,又闯进村民家吃面条,甚至误食了酒糟、喝醉酒……
但光是这次迁徙已经足够稀奇,据说亚洲象这么长距离的北迁,是第一次。
原本这似乎和我们河南人没什么多大关系,不过河南的简称是“豫”,里面就有一头大象。
相传大禹治水时,划定天下分为九州,河南一带为豫州,简称豫。
之所以是豫,是因为当时河南一带活跃着很多大象。
在象形文字里,先画一个人,再画一头象,一人牵一象,就是豫字。
实际上,大象最后一次出现在河南一带,是北宋时期。
据《宋史》的《太祖本纪》、《五行志》记载:“建隆三年(962年),有象至黄陂县匿林中,食民苗稼,又至安、复、襄、唐州践民田,遣使捕之;明年十二月,于南阳县获之,献其齿革。”
那一年,野生大象闯入了湖北的民田中,一路在多个州县破坏,又闯到了河南地界的唐州和南阳。宋朝地方官府派人捕捉,花了一年多才捉到,缴获了象牙和象皮。
大象与河南渊源颇深,网上也有很多人调侃,大象一路向北,是不是要回老家河南?
02
这群象的祖先
老家可能真的在河南
最近夏至,天气逼近40度,我们这里似乎也一直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不过在几千年之前,和现在的气候完全不一样。
据专家的解读,当时的河南一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出2度左右,冬季平均气温亦较现今高5摄氏度左右,雨水比较丰沛。
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的自然环境是大象最爱的栖息之处。
别说大象了,犀牛是很常见的。在以往出土的很多遗址中,都不乏看到。
前几天,朋友去南阳博物馆参观,就发现有一大片展示大象的区域。
里面有很多大象的化石,还有一根长好几米的象牙占了好长一段路,看起来十分震撼。
其实,在河南很多地方的遗址中,都曾陆续发现大象的踪影。
商丘也曾发现过一根长3米的象牙化石。
早在1978年,新郑县城附近就曾采集到一颗猛犸象臼齿化石。
2010年鹤壁发现了距今约1200万年大象化石。巩义地层曾发现成堆成堆的大象化石。
在著名的殷墟遗址中,更是有大量的化石,还发掘出了三座象坑,甚至在象坑里发现了殉葬的“象奴”。
在一众文物中,有一个用象牙做成的杯子,还镶嵌着绿松石。
看起来就十分珍贵,是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殷墟遗址是商朝时期,这就证明了直到商代,河南还有很多大象出没。
根据甲骨文记载,当时还有猎象、训象、使象和用象祭祀的活动。
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有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据说,商代军队训练了一支大象组成的军队,所向披靡。
只是后来随着黄河流域气温的变冷,大象无法适应,不得不向南迁徙。
再加上象牙制品被历代统治阶级“看上了”,需求的骤增导致大象数量不断减少。
不过,断鼻家族所属的亚洲象实实在在生活在河南过,可以说,河南确实有一段时间是亚洲象的老家。
03
人和自然的关系
人象安全
现在河南早已经看不到真正的大象,但直到今天,河南还是随处可见大象的元素。
拿最近的说,我们豫记的标志就是一头大象。
往大了说,最近很火的河南卫视,logo也是大象。
还有大象网、大象出版社等,河南普遍爱用大象命名。
就在河南博物院,进门有一个展区就叫大象中原。
这是和每个河南人息息相关的,可能只要河南还简称“豫”,大象便不会与河南人割裂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豫”也不光和大象有关,也有大、舒适、安闲的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豫,象之大者。”
中国最早的字典《尔雅》对豫解释:乐也,安也,舒也。典籍《尚书》里也说:豫,舒也。
这些美好的意愿都会随着大象一起构成河南人骨血里的属性和文化。
大象北上的事件,似乎让河南人的DNA动了。
河南的媒体号大象新闻一直在b站跟进大象的动态,还回复网友说:
“大象新闻带你看大“象”新闻,没毛病吧?!”
在河南三门峡一带的豫西大峡谷景区也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有人专门登上山顶观景平台,用玉米、小麦、苹果和各种蔬菜,摆出了“一路象北,老家河南”的字样。
透过屏幕,人们不仅关注着大象,也在暗暗地期待大象回到河南。
不过这群庞然大物并不像视频里那么“无害”、“呆萌”,它们破坏性很强。
截至目前,它们一共引起事故400余起,毁坏农作物近850亩,直接经济损失已达近700万元。
事实上,自古以来人类和大象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类活动区域的开拓势必会逼迫大象的栖息地,“庞然大物”大象进入农田也必然毁坏庄稼。
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不得不在象群通行的路上挖设护坡,并放置菠萝,诱导象群向西北人烟稀少区域迁徙,避免走主路。
大象的路线在诱导下也改变了,它们应该不会回到河南了。
说实话,大象回不回河南没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人象安全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