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告别前任
在这里,告别前任
文|孙小婷
一张火车票、一个毛绒玩具,一条黑白的围巾,一部存满短信的旧手机,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物件,其实都是失恋博物馆的馆藏物品,无声讲述着捐赠者与前任的感情过往。
北京,失恋博物馆内景。
誓言已不再,东西怎么办?在西安和成都,分别有一家以“失恋”为主题的博物馆,专门收集陈列失恋者无法处置的“爱情遗物”。在帮助失恋者治愈的同时,自己也成了网红,引得不少年轻人前去打卡拍照。
在博物馆里,每个故事、每一句话、每个细节,似乎都让人扼腕和惋惜。“在坚持了1925天后,还是没战胜距离。”“分手第一天,我在我的衣服上发现了她的一根头发,突然泣不成声。”“我的初恋,输给了礼金。”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一商场内的“失恋博物馆”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
听上去有些扎心,然而,“放下过去,向前看”却是失恋博物馆开设的初衷。馆长希望寄来物品的失恋者能够以更易于宣泄、更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告别过去,开启新的生活。
其实,失恋博物馆最初诞生在克罗地亚,博物馆创办人之一格鲁比希奇结束和女友的四年恋情,商量如何处理他们的共同物品时,想用更乐观的方式,庆祝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于是萌生了创办博物馆的想法。
逐渐的,这家博物馆收到了来自全球失恋者的1000多件展品。比如:
一个熨斗。这位美国捐赠者说:“我曾用这熨斗熨我的婚纱,但现在除了它,什么都没有留下。”
一个纽扣。红豆喜欢乔木,在毕业那天要了他当天穿的白衬衫上的第二颗纽扣,留作纪念。等了五年,他们还是没有在一起。
一段视频。讲述的是一段尘封了60多年的二战期间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和一名士兵在战争中相遇,临别士兵送她一枚拿破仑金币。60多年后,老太太回忆说:“虽然我们只相处了几个小时,我拒绝了他的表白,但我一直不能把他忘怀。结婚时我把他送的金币打成了一枚戒指,从此天天戴在手上。”
2011年,这家博物馆被欧洲博物馆年授予“欧洲最有创意博物馆奖”,还从克罗地亚开到了21个国家,登陆了东京、纽约、南京、上海等城市。每一场展览吸引而来的参观者,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的情侣,也有单身的人,有人陷入沉思,有人深情相拥。
的确,当一段感情结束时,和他/她有关的物品,都能成为轻易打开你记忆闸门的那个按钮,哪怕一根牙刷,都能让那些日子迅速倒带扑面而来。
然而,这并非个体的经历。莎士比亚说过:“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在目睹别人的失恋之后,很多人获得了安慰,参见过大巫们的失恋陈迹之后,小巫或许哭丧着进去,微笑着出来——与其无法自拔地悲痛,不如有模有样地生活。
西安,失恋博物馆内的展板写满了留言。
而对于更多参观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原来恋爱是件简单的事,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爱情的证物可以不必轰轰烈烈,而只是一张电影票、一管护手霜的平淡温馨,他们也许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人。
所以,逛这样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同的体验。因为它不同于我们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文物、古董、残片、书简,这些充满历史感与厚重感的陈列,而是更加具有时代性与轻态化的特征。陈列的物品也没有产生很强的距离感,而是很容易引发心灵的共鸣与感应。
失恋博物馆,给现代人的情绪、故事、回忆一个安置的地方,同时也给予人们精神生活与情感需求一份尊重和体谅。
博物馆其实不仅可以关照文化、历史这些宏大叙事,也同样可以关照普通的个体、现实的生活。随着社会转型与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博物馆也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细分为更多的垂直领域,比如其他有趣的主题博物馆——汽车博物馆、自来水博物馆、头发博物馆等等。
博物馆不仅承载过去,也关乎当下;不仅陈列展品,也关乎体验。
在失恋博物馆,或许你会以更好的心情和姿态遇见爱。
内容来源:全媒体总编室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子墨
本期编辑:宗小宁 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