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伟大的穷人富豪!
王开东:伟大的穷人富豪!
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博士昨天去世,网络上悼念如潮。
伴随着田家炳先生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先生的高风亮节,矢志教育的情怀犹如一股清流,荡涤着很多人的心。
但某种程度上,我们对不起这位老先生,我们对他的认识和学习远远不够。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把企业当做副业,把慈善当做主业,真金白银的捐助教育,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还有大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凭此就足以证明,先生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但有多少人知道田家炳?知道这是一个因捐款办学而变成穷人的富豪?我们不妨走入这样一个伟大的心灵,了解田先生是如何办慈善的。
第一,做慈善最初的动因是什么?
田家炳曾说:“自己的人生非常快乐,基本上没有什么遗憾。自己做慈善,小代价获得了更大的收获,别人的享受就如同自己享受到了一样。如果一定要说我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多受一点教育!在中学的时候,我的中英数都学得十分好,可是因为家庭原因,我不得不离开学校,如果我有机会受到更多、更高的教育,则会对我的事业有更大的帮助,也可能帮到更多的人。”
16岁那年,田家炳的父亲不幸逝世,刚读初二的田家炳,不得不辍学,接手父亲的砖瓦窑生意。1958年田家炳迁居香港,建立田氏基业,打开了国际巿场,成为世界著名“人造革大王”。田先生走过欧洲很多国家,发现一个现象,凡经济发达的地区,人的素质都很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发达。
田家炳说,“正是有了这些经历,我能深深地体会到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创业,对国家的发达兴旺有多重要。13亿人口是中国的一个大包袱,怎么把这个包袱变成财富?我认为就是办好教育。”
先生做慈善最初的动因就是,为了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不让今天的孩子们重蹈自己的覆辙。但到了后来,田先生的境界高了,他渴望把中国的人口包袱变成人力资源财富,从此兴办学校成了先生偏执的追求。
先生认为:“如果自己当初受到更高更好的教育,自己的事业就会做得更好,那就能帮助更多的人。”这是先生的遗憾,但这是一个高贵的遗憾!
第二,做慈善为何不顾一切?
这个世界做慈善的人很多,但像田先生这样不顾一切的人很少。
那么,田家炳做慈善为何不顾一切?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有一个观点:“一个人到死的时候还是家财万贯,这是一种耻辱。”
田先生的观点也差不多,如果有很多同胞在受苦,我怎么能过分享福?怎么老想着做生意赚钱?总有比钱有更多意义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亿、十亿、一百亿这些钱的价值所能描述的。
正是为了把钱都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田家炳简直就是“守财奴”:他拒绝生意场上一切铺张的仪式;儿女婚嫁一律从简,能省则省;自己80大寿也没摆酒,悄悄过;一双鞋穿了10年,继续穿,最可怜的是,袜子补了又补;先生佩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太旧不好示人,只好偷偷装在口袋里;一个矿泉水的瓶子也不扔,多次拿来装水……
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卖房捐学校,这在世界教育史上绝无仅有。只有历史上的武训可以相提并论。
1997,亚洲金融风暴,使得田家炳收入受到影响,捐款承诺难以兑现。为了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不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年,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港元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低价处理掉,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
所有人都惊呆了,田先生却觉得很正常。尽管房子卖亏了,但田先生认为值得,儿女都成家了,住那么大的房子太浪费了。如果利用这笔钱去捐二十多所中学,这是很有价值的事。
后来田家炳租了一个120平米的公寓,家里人都支持,太太也同意,他就在这个房子里一直住到现在,直到溘然离世。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总有一种高尚会永远被人铭记。田家炳,是一个真正的富豪,他虽然没有属于自己的立锥之地,但却胸怀天下,造福众生,这是真正的教育家,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第三,为何要以田家炳为命名?
田家炳为何要以自己名字命名学校呢?可能有人会认为是做广告。但这个广告对远在香港的田家炳得不偿失。唯一的理解,就是先生想表达自己的情怀。
田先生生前这样解释:“是想要他们真真正正地办好学校,否则不仅不会带给我光荣,反而会丑化了田家炳。”
但事实可能让田先生感到遗憾了。不仅很多老百姓对田家炳一无所知,而且田家炳学校大多不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这一方面与田家炳基金会选择的帮助对象有关,但另一方面,私人的捐助毕竟没有政府拨款财大气粗,所以学校发展往往也会受限。这是田先生的幸,还是不幸呢?
由田家炳我又想起了2015年去世的邵逸夫先生。香港邵氏影业创始人,拍摄超过千余部华语电影,大名鼎鼎的TVB就出自邵氏旗下。但我们提到邵逸夫,更多的是想到他捐助教育,想到他的逸夫楼。
从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成的第一栋逸夫楼开始,邵逸夫开始了自己的疯狂捐助模式。据相关介绍,邵逸夫捐助内地教育事业总金额将近30亿元,受惠教育机构达到4000余所。
2014年就有网友在网上贴出照片,地图上找一下逸夫楼,数量竟然达到近3万座,让人看了不禁对这位企业家肃然起敬。
邵逸夫先生认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必须要靠人才来支撑。所以他要建学校,建教学楼,为了给学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给学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场所。
田家炳和邵逸夫有几个共同特点,很有意思。一是他们都是香港的富豪;二是他们一辈子做慈善;三是他们始终执着于冠名权;四是他们都高寿,田家炳先生99岁高龄,邵逸夫先生107岁。
第四,有关捐款的联想。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香港影坛的周润发,裸捐56亿资产,与发嫂过上了小市民简朴的生活;古天乐10年默默无闻,捐建了100多所学校,最多一年建了17所学校。但我们鲜有人有这样的情怀。偶尔有个慈善达人,还暴力慈善,把钞票砌成墙、发大肥猪,成了跳梁小丑!
世界上最喜欢捐款的人是美国富豪,甚至每年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到中国来举行慈善晚宴,邀请中国富豪共进晚餐,推动中国富豪加入慈善大家庭。
西方人信奉:“人生下来都有罪,活着就是为了赎罪”,而赎罪的最好方式就是贡献自己的财富,造福于人。
目前,80多岁高龄的巴菲特已捐40%以上个人持股,约合275亿美元。
扎克伯格则在他的女儿出生当天宣布,他和妻子捐出脸书股份中的99%,估值约为450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美国富豪都喜欢捐钱呢?
一是将钱财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尔·盖茨基金会,就旨在促进全球卫生和教育领域的平等,投资20亿美元抗击艾滋病,投资15亿美元解决妇女和儿童健康问题、完全根除小儿麻痹症等。
而扎克伯格夫妇,则将捐助款项用于个性化学习,疾病治疗,连接人们和建立强大的社区,让他们孩子所生活的世界更加美好!
二是可以用做慈善来减税。美国政府1917年出台了相关的免税政策鼓励捐赠。无论是个人捐款、基金会捐款或企业捐款,根据国税局的规定,都可以得到税务上的优惠。
与其把钱留给政府,还不如拿去帮助别人。还能避免钱转来转去,转得不见了,这就是美国富豪们选择捐赠的重要原因。
但如果认为慈善是逃税,则完全是胡说八道。以巴菲特来说,遗产税只是30%,但他宣布裸捐则是全部捐出。
据说,有一年美国总统准备下调遗产税,竟然遭受巴菲特、比尔盖茨等资本大鳄的猛烈抨击!这让我们国家的富豪如何能想明白。
但中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大病重病还没能做到免费治疗,教育投入也是一个无底洞,让中国富人一掷千金基本不大可能。但我依然希望中国富豪,不仅大富大贵,必要时也能豪气干云,豪气冲天!
力荐摘选自:王开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