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救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劈山救母的故事内容缩写)
劈山救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劈山救母的故事内容缩写)
有一个中国传统故事叫做《劈山救母》,讲的是一个儿子为了救母亲,不惜动用神力,劈开了一座大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亲情是最为珍贵的情感。无论面对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珍惜亲情,尽一切努力去保护和帮助亲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勇敢面对困难,不断突破自己才能走向成功。我们要学习劈山救母的精神,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记者 彭一鹏)对于渭南人来说,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从庙堂到江湖,再从山水到人文。之前我们提过许多,今天我们要给各位带来的,是一个神话传说,一个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
到过华山的人一定记得,就在华山脚下,310国道与前往华阴城区的道路转盘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塑。相信看到的人大多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宝莲灯”。而在“宝莲灯”上寄托的,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一个于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
要说起神话传说,相信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一些,有的是儿时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有的则是通过课本或电视电影看到,但不论是哪种途径,有些神话传说总是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正是如此。
传说唐时有一书生名刘彦昌(刘玺),一年秋闱上京应试,途经西岳庙于三圣母殿求吉问卜,因见圣母造像仪态端丽,偶萌春情,信笔题诗于壁。三圣母回宫后,见题诗羞愤不已,即驾云赶刘玺于途,欲施报复,但却被刘玺翩翩风姿倾倒,遂施雨阻途,并化造仙庄一座,引刘玺于此投宿,二人两相倾慕,竟结百年之好。不日,刘玺如期赴考,有幸金榜题名,赴任雒州(今具体地点不详,猜测当在今延安市境内),途中又几次得圣母以宝莲灯相救,两情依依。不料此事使圣母之兄杨戬得知,以为私配凡夫,有辱仙籍,施法力将三圣母压于华山西峰。时三圣母已身怀有孕,于华山囚中产下一男婴,取名沉香,差待仙灵芝送至刘玺府第。沉香年龄稍长,得知生母冤情,义愤填膺,遂走出家门,直奔华山营救生母,途中又蒙霹雳大仙传道授术,法力大增,降龙得斧登上西峰,战败杨戬,并持斧劈开山石,救出圣母,母子重聚。
对于这样的一个传说,大家自不陌生,可如果要深挖一下这传说的由来,怕还真得费些功夫。
据该项目传承单位,华阴市图书馆的同志讲,劈山救母传说产生时间应在秦昭王用钩梯登山之后,北周武帝时,道士焦道广在西峰建白云宫,这时,宝莲灯的故事应该已完整形成。后来,随着道教在华山的建祠凿洞,山路不断地整修,旅人、香客增多,劈山救母的故事也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文化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华山文化的精神符号。
对于这一说法,我们也查阅了相关史料。我们发现,类似的记载最早应是唐代戴孚的《广异记》(唐代前期的中国志怪传奇小说集)中的《华山神女》。从现有的资料来看,这可算是这一传说的雏形。只是在这一作品中,并没有像我们熟知的传说一般曲折,神女没有被困,也没有沉香什么事。那么如今传说中的沉香又是何时出现的呢?
有一个观点认为,沉香的出现,应该已经到了明朝。在明代徐渭的《南词叙录》中录有一出元代戏文的标题,名为《刘锡沉香太子》,可也仅仅是标题,其具体内容已不可考。但最起码可以说明,在元朝,沉香已经出现了。
到了清代,又有了《沉香宝卷》一书,到了这个时候,已经与现在的传说十分相近了,只是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这劈山救母的事情依然没有发生。
那么,我们熟悉的传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目前来看,应该是1959年的舞剧电影《宝莲灯》了。从其内容来看,几乎与如今的传说一般无二。
不论如何,正是这样一个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流传,成为华山的一个文化象征。
华阴市民族专家王忠亮告诉我们,西岳华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一个象征,它尊严、神奇、旷古、神秘。数千年来由它演绎出来的一串串神话故事,更是出神入化,引人入胜,发人遐思。显示了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华山是这些故事的载体,而神仙传闻又是这些故事的形象依托,两者的对接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华山神话。华山神话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又笼罩着浓郁的道教色彩。既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诡异离奇的浪漫风格,又深刻蕴含着理念引喻,使其在浩如烟海的志异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独显魅力而自具风姿。而从华山神话的题材内容来看,其审美思想多元,是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宝库,其中有的开拓洪荒,移山导河,褒扬人的本质力量。有的计利天下、不辞死难、立意崇高的献身精神。有的悲悯苍生,挞伐陋顽,寄意于对人世终极关怀的忧患意识。有的歌颂人间爱情,斥责正统理念,追求个性解放,而“劈山救母”就是这一类神话故事的典型。它依附华山西峰岩罅的自然景观,是古代劳动人民触景生景,顿发奇想而编织出的人神结缘的爱情佳话。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和情感纠葛,成功地塑造了沉香不畏神权和正统暴力,矢志不渝,拯救生母的英雄形象,歌讴了纯真的人性和真挚的人间爱情,具有反叛封建道统,追求个性解放的抽象精神价值,闪烁着扶正抑邪,除暴安良的人间正道和民族精神的灵光。
从我们小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神话中体现出的人性观念和人权思想依然能够轻易地感染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即便是在今天,“劈山救母”的神话传说依然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岁月流转,日新月异,对于一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毕竟口耳相传的年岁已经过去。可这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还有很多人记得这些传说,并将其不断演绎,传给我们的后人。
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