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卷怎么读?漫卷诗书喜欲狂全诗
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卷怎么读?漫卷诗书喜欲狂全诗
“漫卷诗书,喜欲狂”,方式是“念及前世,种种桥川”,意思是说书人陶渊明沉浸于自己阅读的书籍中,不断地吟咏着诗歌,忘却了身处何时何地。这里的“漫卷”指的是书卷,而“喜欲狂”则是表现出其对书籍的热爱和情感投入。这个词语的读音为:“màn juà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卷怎么读
卷:quán
本义:膝盖弯曲。引申泛指弯曲。如:《庄子·逍遥游》:“卷曲而不中规矩。”。
卷:juǎn
衍义:引申指“把物弯转成圆筒形”。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漫卷诗书喜欲狂。”。
卷:juàn
衍义:引申指“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如:长卷、画卷、手卷。
卷的多音字组词:
[juàn] 卷帙、卷轴、卷宗、案卷、宝卷等。
[juǎn] 卷尺、卷动、卷起、卷逃、卷须等。
举例解释:
1,卷帙[ juàn zhì ]
释义:指书籍可舒卷的叫卷,编次的叫帙(多就数量说)
例句: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2,卷轴[ juàn zhóu ]
释义:古代图书都以贯轴舒卷。所以卷轴成为书籍、著作或裱好装轴的书画的泛称
例句: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一点一拂,动笔皆奇,传世盖少,所谓希见卷轴,故为寳也。”
3,卷宗[ juàn zōng ]
释义:案卷;分类汇存的文件。亦指保存文件的夹子。
例句:《元典章·台纲二·刷卷须见首尾》:“被刷人员顾知已便,就行另作卷宗。”
4,卷尺[ juǎn chǐ ]
释义:一种可以自由舒卷的软尺。由布、皮、钢、塑料等制成。
例句:卷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量具。 大家经常看到的是钢卷尺,建筑和装修常用,也是家庭必备工具之一。
5,卷逃[ juǎn táo ]
谓偷了全部金钱细软等物逃跑。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银行下》:“况放息如徇情面,则所出之款项溢於所押之货值,银行已阴受其亏。偶有数户卷逃,被累辄至巨万矣。”
拓展资料:
卷[ juàn ] [ juǎn ]
部首:㔾 笔画:8 五行:木 五笔:UDBB
基本解释
卷[juàn]
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 :长~。画~。手~。
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3. 考试用的纸 :试~。
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 :案~。
卷[juǎn]
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尺。~帘子。
2. 裹挟带动 :~入。~扬。
3.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 :烟~儿。纸~儿。
二:漫卷诗书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高兴极啦!
唐朝,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背井离乡多年,由于战乱,到处流浪,那种苦楚,不是经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及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无法形容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人民胜利啦,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好心情哎!
三:漫卷诗书喜欲狂全诗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30首古诗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今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注释解说: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3)涕(tì):眼泪。(4)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5)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6)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7)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8)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品鉴鉴赏:
壹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贰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 *** ,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伍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
陆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