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资料介绍30字(郭沫若资料介绍10字)
郭沫若资料介绍30字(郭沫若资料介绍10字)
郭沫若资料介绍30字。这是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鲁迅先生的思想。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叫做《我的母亲闰土的故事(一)--我的母亲闰土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少年闰土的故事。闰土原名章运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贫苦家庭。
郭沫若在网络上是一个火热的名字,常常被人提起,有人以“郭老”为尊称,盛赞其为“百年巨匠”,“文化巨人”。有人则恶贬之,斥其为卑鄙 *** 的小人,指责他懦弱风流,毫无节操,说他是“投机分子”。
有道是“毁誉由人,盖棺定论”,但人们对郭沫若的评价却并非如此,尽管郭沫若已经逝去了40多年,但对他的评价分歧却越来越大,几呈两极之势。在一片嘈杂声中,我们看到:有人言之偏颇,观之片面;有人以讹传讹,人云亦云;有人指桑骂槐,另有所图。对郭沫若的评价已经具有高度敏感性,甚至牵扯到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之争。
评价郭沫若难吗?似乎不难,因为他革命家与文化战士的身份早被官方所确定。评价郭沫若难吗?又似乎非常难,因为他作为具有多重身份、多重角色,多种价值构成的多侧面人物,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复杂性很难被剖析得面面俱到,很难还原他完全真实的自我。
所以,在众人的口中,郭沫若时而是巨人,又时而是庸人,因为评价时所侧重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些结论也许都是真实的,但却只是他的某一侧面而已,就像狄德罗所说的:“人类既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
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都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不能根据他的某一侧面,来对他做出总体评价,而应从他的性格特点,成长轨迹,家族基因对他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入手,来加以分析,再结合他的行为特点,来作出最终的结论。
郭沫若的性格特点:
一、郭沫若聪明大胆,处世圆滑,有侠义之气。
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他的祖先从福建背着两个麻布移民到此。那时的人们世世代代守株故土,一直到老死乡里都信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做出从东南沿海“移民”到四川内陆,从头再来,赤手打天下的决定,在那个封建时代来说,绝对需要莫大的勇气,需要一些胆量和冒险精神。
郭沫若的祖先们落脚四川后,先是务农,开荒种地,辛苦劳作。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后,第二代祖先又迈出了更为大胆的一步:弃农经商,开酒坊、搞养殖,在一步步的尝试中,在一点点的积累中争取做大。郭沫若的第三代祖先继承了先辈的冒险精神并发扬光大,在商业之路上不断的开拓进取,把商业范围扩展到利润更高的烧盐等高风险性行业,此时,郭家已经富甲一方。
自古经营私盐就属违法行业,敢为者,必须具有过人的胆略,还必须有广大的神通,在私官两面都能游仞有余才行。而郭家就有这样的人。郭沫若的祖父郭明德曾经在江湖上名震铜、雅、府三河(大渡河、青衣江、岷江),被称为“金脸大王”,曾掌管当地的哥老会,他侠肝义胆,在当地很是吃得开。
到了郭沫若父亲这辈,胆子更是奇大,他不但烧盐酿酒,还干起了倒卖 *** 的生意,郭沫若曾在回忆中描述过父亲的 *** 遭土匪打劫,家族施展神通后,土匪又将 *** 乖乖送还的情节,可见郭家当时在哪个匪患横行的年代做生意承担的风险和郭家人超出常人的胆略。
郭沫若曾在自传中将出生地称呼为“土匪的巢穴”,他写道:
“就在那样土匪的巢穴里面,一八九二年的秋天生出了我。”
而他亦曾回忆父亲这样的教导:
“为匪盗者不尽凶顽,多因失业或被迫而行险,要在为民上者善教而利导之耳。”
家庭环境的耳熏目染,父亲的言传身教对郭沫若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郭沫若认为土匪也是侠的一种变体,而侠义之气亦是英雄之气。郭沫若曾专门写《匪徒颂》对华盛顿与马克思等“土匪”们的反抗精神与恩仇必报的行侠仗义之气进行讴歌。
郭沫若身上遗传了家族前辈们极具胆略与冒险精神的基因,他对,“士为知已者死”、“恩仇必报”等侠义思想极为认同。同时受家族世代经商环境的熏陶,又使他认识到为人处世能屈能伸,处事圆滑的重要性。
郭沫若的胆子大,体现在各个方面,在小时候他曾与兄长一起掩护过土匪头目逃过官差的逮捕,成年后,他曾写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对当时权倾朝野,手握生杀大权的蒋介石大加鞭挞,一度使蒋介石极为震怒。郭沫若的胆子大还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他不畏权威,敢于挑战,勇于大胆设想,大胆求证,在考古等领域提出过很多新观点。
郭沫若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比较圆滑的性格特点,这并不奇怪。有道是环境造就人,郭沫若的长辈们世代经商,商人为追求利益,须八面玲珑,要左右逢源,要少得罪人。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郭沫若自然具备这样的性格特征。而这种性格特点亦使郭沫若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妥善把握住政治风向,能在风向改变的时候选择好自已的位置,这就使他避免了受到致命的冲击。
虽然有时这种圆滑会变为令人生厌的阿谀奉承,但考虑到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为了自保,为了政治生命的延续,很多人都说过言不由衷的话,所以为此添油加醋,甚至编造栽赃一些谎言来单单苛责郭沫若,似乎也不太公平。
二、郭沫若性格开朗张扬,情感丰富,充满理想化色彩。
郭沫若成长于富贵之家,优越的家境,良好的教育,使郭沫若养成了乐观自负,开朗张扬的性格,使他有一种过于理想化的诗人气质。
郭沫若曾说:
“作为地主阶级的儿子,我没有吃过苦,农夫耕耘时常唱秧歌,我觉得好听。撑船的人和拉纤的人发出欸乃的声音,我佩服他们有力气,冬天不怕冷。牧牛童子横骑在水牛背上吹芦笛,我觉得他们好玩儿而水牛可怕。
从郭沫若这段描述生活场景的话中可见他乐观积极的精神,他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看待世界的态度。
郭沫若的开朗性格最为典型的表现是他的心中不存芥蒂。郭沫若与鲁迅在早年曾笔墨相讥,鲁迅曾在文章中以“才子+流氓”评价郭沫若,但郭沫若在鲁迅故去后,却多次颂扬鲁迅,并不把早年的事放在心上。
郭沫若开朗张扬的性格也具有两面性,比如使他往往显得不够成熟稳重,使他过多地暴露出自身的短板,成为别人攻击他的把柄。
郭沫若的感情生活非常丰富,这也是他为人所非议,所诟病最多的地方。虽然很多传言都被证实是胡编乱造,有意抹黑之语,但郭沫若在处理婚姻问题及个人感情问题方面,多有草率与不负责任之举,这确是实情。他令初婚妻子为他守了一辈子活寡,又在没安顿好第二任妻小的情况下另组家室,在私德方面不论为郭沫若怎么辩驳,都难掩他的亏欠之处。
三、郭沫若所受的家庭教育,长辈对他的培养与塑造,决定了他的书生本色。
郭沫若的先辈们都是成功的商人,但商业在那个年代不受重视,商人在社会上不受尊重,郭沫若的父亲年少时便辍学从商,成为受人尊重的读书人是他耿耿于怀的未了心愿,所以他非常希望子女们读书有成,在金榜题名后改换门庭成为士大夫家庭,郭沫若的父亲给大儿子取名“开文”盼其能以文立身,给郭沫若取乳名“文豹”昐其成为文中魁首,父辈们的殷切期望,使郭沫若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内心里也将读好书当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
郭沫若以诗词、文学名世,其本质是一介书生,他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的诗人气质使他不适合搞政治。郭沫若在文化领域有诸多成就和贡献。但他在政治上却并不成熟。我们也大可不必用政治人物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他。
晚年的郭沫若,没有贪慕过富贵的生活,不愿脱离群众,当人问他有什么心愿时,他的回答是:“继续工作,当个教员也可以”,一句话显露出他的书生本色。
本文在郭沫若的家族基因,家庭影响,成长环境几方面,尝试分析其对郭沫若性格形成,行为特点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希望为网友客观评价郭沫若提供一种不同的视角,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资料:《郭沫若家族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