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龙别看它长得高,其实一半是脖子
有的龙别看它长得高,其实一半是脖子
?本文科普中国
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可以说是龙的时代,恐龙统治着陆地,翼龙统治着天空,而在浩瀚的海洋中则是有几大势力相互争夺,其中最强势的三个类群分别是最早下海的鱼龙,最晚加入纷争的沧龙,还有另外一个最有特色的类群:蛇颈龙。
说起蛇颈龙,不少朋友的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外形:长长的脖子上有一个小脑袋,胖胖的身子上有四个桨一样的鳍肢。
《哆啦A梦》里大雄的宠物,就是一只蛇颈龙(铃木双叶龙Futabasaurus suzukii)。
但蛇颈龙这个类群里,还有长着短脖子和大嘴巴的上龙科。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蛇颈龙类薄片龙科中脖子最长的成员:薄片龙(又名薄板龙)Elasmosaurus platyurus。
薄片龙模型,位于阿尔伯塔大学的centennial centre for interdiscippnary science | IQRemix / Fpckr
脚面以上都是脖子
说起长脖子的动物,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就是长颈鹿,也会有不少人想到小王八,确实它俩脖子挺长,但如果在薄片龙面前,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薄片龙的脖子有多长?我们形容大长腿的时候会说:脖子以下都是腿,那薄片龙可能就是:脚面以上都是脖子了。
确实,这家伙身体长度的一半都是脖子贡献的,光颈椎骨就有七十多块!
小伙伴们要问了:这么长的脖子干嘛用的啊?,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古生物学家们。
早些年,人们觉得薄片龙的脖子一定是非常灵活的,长颈鹿脖子虽然长,但只有七块颈椎骨,而天鹅的颈椎骨有25块,天鹅的脖子就比长颈鹿柔软灵活多了,而薄片龙的颈椎骨数量又是天鹅的三倍还多,那肯定会更加灵活柔软喽!
薄片龙与沧龙类的硬椎龙Cpdastes、沧龙Mosasaurus,早期的复原图画成了非常曲线美的形状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ary
有些人会想象,薄片龙能像鳗鱼一样将脖子伸进礁岩洞里,抓住各种小动物,或冲出水面咬住低飞的翼龙,也可能将自己的身体藏在海底的沙子中,等待有猎物接近突然伸出脑袋,再或是身体漂在水面,对下方游过的鱼进行降维打击……想想这个画面还是很精彩的。
一些博物馆也根据这个想法,将薄片龙的骨骼标本组装成弯曲尺度很大的造型。
然而近年来,通过对薄片龙颈椎附着肌肉的进一步的复原与研究发现,这条长脖子很难做出幅度较大的卷曲或抬升动作,没有蛇那么柔软灵巧。
薄片龙复原图 | DiBgd / Wikimedia Commons
基于这个前提,古生物学家猜测薄片龙会一边在海底缓慢地游过,一边左右摇摆长长的脖子把小脑袋探进海床的沙子中寻找食物,或者挺着长脖子直接将小脑袋探进鱼群,这样鱼儿们看不到巨大的身子,就会产生这货不大,不会有危险的错觉,在鱼麻痹疏忽的时候,薄片龙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用长而尖利的牙齿咬穿鱼的身体。
同为薄片龙科的窈颈龙Zarafasaura oceanis | Ghedoghedo / Wikimedia Commons
化石大战
大多数水生脊椎动物运动器官都选择了尾巴,推进器位于正中的轴心的最后部,这种布局可以用最小的能耗产生最强的推进力,比如鱼、鱼龙、沧龙等动物左右摆尾,鲸豚则是上下拍打。
薄片龙主要靠四肢演化成的桨状的鳍肢提供动力,而在近期发现的蛇颈龙类化石中,发现了菱形的水平尾鳍,所以推测它的尾巴可能也会上下起伏,作为辅助动力。
薄片龙模型,位于中国台北 | Gary Todd / Fpckr
薄片龙在古生物圈子中名声在外,除了长得比较有个性,还因为它是化石大战(Bone Wars)的导火索。
这件事儿要追溯到将近150年前,当时的美国有两位有名的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和爱德华德林克柯普(Edward Drinker Cope)。
柯普发现了薄片龙化石并将其复原组装,然而他错将颈椎骨装在了尾巴上,早在1870年,柯普的老师莱迪(Joseph Leidy)就已指出了这点。
而马什在1890年将柯普的错误发表在刊物上,并对这种低级错误大加讥讽,令柯普颜面扫地,导致两人交恶。
柯普绘制的薄片龙椎骨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ary
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相互较劲,抢着证明自己比对方更了不起,一场发掘更多化石、发现更多新种类古生物的战争就此开始。
直到1897年柯普去世,这场历时30多年的战争才得以结束,在这期间有将近150种恐龙被命名。
不过萝卜快了不洗泥,后人发现,这些名字大部分都是错误的归类,或者重复命名了同一种化石。
薄片龙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它又是如何使用这条长脖子捕捉食物?它是怎么用鳍肢游泳的?也许真相是什么已经难以还原,而让每一个深爱古生物的孩子能够有无尽的遐想,才是这长脖子的巨龙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
来源: 物种日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