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十二大战区司令长官都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抗战时期的十二大战区司令长官都是谁?其最终结局如何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划分为两大战场: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和敌后战场(共产党军队),为统一领导全国抗战,国民政府成立了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抗战,并将全国各地划分为五个战区,后陆续增加至十二个,根据战时需要,战区划分如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后为程潜、卫立煌)。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先期主要负责平汉路作战,后期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山东(黄河以北)。
蒋介石: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华民国总统,是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的实际领导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49年败退台湾,1975年4月在台湾去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程潜:清末秀才,同盟会早期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曾任湘军都督府参谋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广东大本营军政部部长,武昌起义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后期在长沙宣布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1968年4月在北京病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卫立煌:著名的抗日名将,国民陆军二级上将,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了南京之围,抗日战争中击败日军中国战区总司令冈村宁次、日军华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被称为“支那虎将”,美军史迪威将军称其为国民党军队中最能干的将领,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1960年1月在北京病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负责山西、绥远、察哈尔作战。
阎锡山:晋军首领,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中国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任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任山西省长,中原大战失败后逃到大连,后重新掌握山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不抵抗政策,抗战全面开始后采取两面政策,和中共部队边打边和,间接帮助了日军的西进,1949年4月逃到台湾,1960年病逝于台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负责苏浙作战,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
冯玉祥: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辛亥革命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控制北京政府,驱逐溥仪,废止皇帝制度,并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大计,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抗战开始后,组织民众抗战,抗战后出国考察,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何应钦(后改由张发奎)。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负责闽粤作战,辖广东、广西两省。
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先后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北伐后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抗战开始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1949年随蒋介石败逃台湾,于1987年10月病逝台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张发奎:早期同盟会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师长,此年参加北伐,因战功被升为第四军军长,抗战开始后,先后任集团军总司令、兵团总司令、战区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参加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被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是著名的抗日名将,抗战胜利后任广州行营主任,1949年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1980年3月病逝于香港。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负责津浦路作战,辖皖西、鄂北及豫南。
李宗仁:著名的抗日名将,桂系首领,北伐战争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抗战开始后,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部在台儿庄取得抗战开始后的空前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始终与蒋介石面和心离,多次逼蒋下野,中华民国首任副总统、代总统,国共和谈破裂后出走美国,于1965年7月回国,受到中共领导人的欢迎,1969年1月病逝于北京。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后由陈诚代理)。负责津浦路北段的作战。
陈诚: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的心腹之人,有小委员长之称,抗战开始后,任湖北省主席、武汉卫戍区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武汉防务,南京失守后,国民党的军政领导机关大部分迁至武汉,陈诚奉命总理武汉事务,在国民党内部,称他是“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武汉沦陷后,陈诚将第九战区军事交付薛岳代理,后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取得鄂西大捷,1944年,任军政部部长兼后勤部总司令,第二年,任总参谋长兼海军总司令,1948年,主政台湾,在民生、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政绩,对国民党稳定台湾起了很大的作用,1965年3月病逝于台北。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沿长江下游沿岸布防。
刘湘: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四川省主席,重庆大学第一任校长,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天就致电蒋介石,要求参加抗战,并同时通电全国,呼吁全国总动员,一致抗日,当年10月,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兼任集团军总司令,带病率军出川抗战,在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在汉口去世,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中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极大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八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后改由朱绍良)。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
朱绍良:中国早期同盟会会员,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四星上将),抗日名将,1926年率军北伐,1929年,任第二军军长、第六路军总指挥,1933年,任甘肃省主席兼驻甘绥靖主任,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任中央军总司令兼第九集团军总司令,1939年,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1940年兼陕甘宁边区总司令,指挥部队在绥西战役中重创日军,抗战结束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重庆行辕主任,1949年1月,任福州绥靖主任,8月去台湾,1963年12月病逝于台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由薛岳代理)。辖鄂南及湘赣两省。
薛岳: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抗日名将,国民党著名将领、军事家,其主要战绩就是取得四次长沙保卫战的空前胜利,前后歼灭日军十多万人,是整个抗战中歼敌最多的将领,被誉为“战神”,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蒋介石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防卫总司令,战败后被蒋介石父子冷藏起来,虽然对他礼遇有加,但不给实权,薛岳无兵可带,终日百无聊赖,过着半隐居的日子,1998年5月,以103岁的高龄病逝于台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辖陕西省。
蒋鼎文: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闻名,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参加过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抗战开始后,历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在豫中会战中被日军轻易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去台湾,1974年1月,病逝于台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即后来的保定绥靖公署,主要是为接受日本平津和冀鲁的投降而设。
孙连仲: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著名的抗日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其最重要的战绩就是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表现,为台儿庄战役的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抗战胜利后,任南京卫戍区司令,表面上为总司令,实际上由蒋介石直接指挥,孙闲来无事,只好打打网球应付时日,1949年3月,携夫人飞往台湾,1990年8月病逝于台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后来的张垣绥靖公署,主要为接受日本热河、绥远和察哈尔的投降而设。
傅作义: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4年后,任晋绥军团长、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主席,1936年11月,发起百灵庙战役,挫败了日军西进的阴谋,抗战开始后,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任华北“剿总”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古城不受战火的侵袭,立下大功,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任水利部部长长达22年的时间,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74年4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