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离世哈文的坚持(3年前含泪婉拒公婆出席李咏葬礼)
李咏离世哈文的坚持(3年前含泪婉拒公婆出席李咏葬礼)
1988年,李咏顺手从路边采了一朵都快蔫吧的野花。
堵住了正准备回宿舍的哈文。
“如果你同意就接过它,不同意就别动。”
沉默良久,哈文从他的手中接过了花,也接过了陪伴李咏一生的责任。
此去经年,30年后成为了永别。
2018年,李咏在遥远的美国离世。
哈文永失挚爱,却又不得不强打着精神,操持起了丈夫的身后事。
她拨通了公公婆婆的电话,沉默良久,磕磕绊绊地挤出一句话。
“李咏,去了。”
电话那头婆婆的哭声和公公的叹气,让哈文分外清醒。
李咏去世的第三天清晨,就被哈文匆匆葬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
葬礼时间不到一个小时,除却法图麦和哈文,只有6位家人参加。
其中,并不包括李咏的亲生父母。
究竟是什么样的理由,让哈文“违背”了李咏父母的意愿,断绝了见最后一面的念想。
又是怎样的苦衷,在李咏去世的第三年,李家父母依旧不知道儿子葬身何处。
百喊不闻,连个一杯薄酒祭奠追思的机会都没有?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哈文与李咏的生前身后事。
和他们家错综复杂,满是遗憾的人际关系。
一段不受双方父母祝福的婚姻
法图麦出书了。
这本书的主角,叫刘小姐。
从15岁与初恋相遇,到初恋以意外死亡告终。
漫过半个世界,刘小姐晚年的生活,依旧躲不过思念二字。
透过刘小姐的模样,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母亲:哈文。
最早的时候,哈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家千金”。
父亲祖籍河北,后来被调往了宁夏。
离职之前,是一个大自治区的秘书长。
高高在上的家世,外向爽朗的性格,让哈文成为了班中“文艺委员”钉子户。
艺术的种子,在这个女孩心中萌芽。
这个时候,李咏还是说话磕磕绊绊,出生乡野的愣头青。
是的,别看后来李咏成了靠嘴皮子吃饭的主持人。
7岁之前,他连话都说不利索。
为了锻炼这个孩子,李咏的爸妈想方设法为他创造各种在人前锻炼的机会。
练着练着,李咏还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草根主持人”。
同样的梦想,同样的选择。
两个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年轻人相遇了。
见到哈文的第一眼,一种莫名的颤栗像咒语一样在李咏耳边萦绕。
还一无所有的穷小子下定决心:
指定是你,一定是你,你就是我未来的孩儿他妈。
为了讨哈文欢心,山沟沟出身的李咏开始做各种兼职。
配音,电视剧,美术设计。
每天一大早骑20公里的自行车到呼家楼,忙到天黑再回学校。
吃不上饭,被奚落,被嘲笑是常态,但无论多苦,李咏都咬着牙坚持。
他记得很清楚,自己的第一笔报酬是配音换来的。
皱皱巴巴,有零有整的六毛一分钱。
也是因为这个小伙儿身上这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儿,哈文沦陷了。
从同学变成了女友,又从女友变成了老婆。
但这段婚姻的开始,并没有受到双方家长的祝福。
李咏爸妈忧心忡忡,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自家小门小户,往上翻好几辈儿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再看看哈文,浑身名牌,出身娇贵。
尤其是在得知这个儿媳妇有意“丁克”之后,李咏的爸妈更焦虑了。
不仅担心哈文有“大小姐脾气”,也害怕老李家从此后继无人。
再说说哈文那边,哈文的妈妈还好,并没有发表什么过激的言论。
但哈文的爸爸在得知李咏的存在之后,当场气的跳脚。
是啊,自己辛辛苦苦多半辈子,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送到女儿面前。
最后百密一疏,被一个农村的穷小子骗走了?
这不行,这门婚事我不同意。
毕业之后,哈文留在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中央电视台。
而毫无背景的李咏则被“发配”西藏,过上了“领低保为生”的日子。
异地第二年,李咏想尽一切办法调回了北京。
一年未见,他拿出省吃俭用攒出的钻戒,单膝下跪。
哈文,我们结婚吧,我想跟你有个家。
“丁克”十年的李家儿媳
1992年,李咏和哈文坐着火车去新疆,第一次见到了李咏的父母。
碍于情面,即便心中对这个儿媳妇不甚满意,李咏的父母也只能笑脸相迎。
短暂几天的相处,改变了李咏一家人的想法。
生活中的哈文不仅没有所谓的大小姐脾气,还相当平易近人。
不仅善解人意,还烧得一手好菜。
哈文何尝不懂得老两口的顾虑,她非常郑重地告诉李咏的父母:
“伯父伯母,我不是娇惯的大小姐,我会好好和李咏生活的,请您二老放心。”
面对儿媳妇的坦诚和儿子的坚持,李咏的父母改变了主意。
他们不再插手两人的人生,而是笑着支持和祝福。
离开新疆之后,李咏跟着哈文去了她的家乡。
面对一脸严肃,坚决不同意他们在一起的岳父,李咏使尽了浑身解数。
陪同准岳父一起做饭和干活,事事以哈文优先。
在大是大非面前,哈文的爸爸还是比较拎得清的。
最后虽然不愿意,也将户口簿交给了女儿。
他们结婚了。
没有大摆宴席,没有结婚照,没有新婚蜜月。
结婚之后,李咏和哈文就住在央视分配的小屋子里。
一个感性而冲动,一个冷静且理性,这也是他们彼此最欣赏对方的地方。
结婚多年,哈文和李咏从来没有吵过嘴,红过脸。
彼时的哈文在央视已经先丈夫一步熬出了头,有了参与各种节目制作的机会,薪资水涨船高。
每个月除了两人开销和理财之外,她将余下的所有钱都寄给了自己的公公和婆婆。
在她看来,自己和李咏苦点累点无所谓,毕竟还年轻。
但她不希望给丈夫留下一丝半点“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半生的机会。
担心新疆的冬天严寒,哈文多方打听。
在北京城找了一个专门定制棉衣和羽绒服的地方,每个冬天都要给公婆定制好几身。
怕公公婆婆想念儿子,时不时地利用假期带着李咏回新疆小住。
每次临走之前悄悄给婆婆塞几千块钱零花钱,趁所有人不注意说起了悄悄话:
“妈,这是给你的小金库,以后买喜欢的东西就不用跟爸商量了,你自己想买啥买啥。”
李咏的事业起步之后,变得异常忙碌。
再加上极具代表性的长卷发,只要出行就会被不少粉丝围观。
所以奔波在新疆和北京的人,只剩下了哈文一个人。
李咏主持了整整十次春晚,这十个春节,是哈文陪伴在公婆的身边聊以慰藉。
无数个春节,她带着大包小包地回到新疆。
事必躬亲,陪着公公婆婆打扫卫生,包饺子,吃团圆饭。
伴随着丈夫的倒数,哈文总会送上精心准备的新年礼物。
有时候是一把按摩椅,有时候是一条温暖的加绒被,有时候,是两个厚厚的红包。
美中不足的是,两个人恩爱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
在采访中,李咏多次表示,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了,所以不打算要孩子,当个丁克家庭也挺好的。
倔强地将所有流言蜚语,揽在了自己一人的肩头。
面对丈夫的百般维护,哈文的内心逐渐泛起了涟漪。
李咏是家中的独子,公婆虽然表面上不说,却总是旁敲侧击地劝说李咏生个孩子。
久而久之丈夫只要一接到婆婆的电话,总会悄悄上阳台上聊。
哈文知道,丈夫不想给自己任何压力,才选择了一人面对。
2000年,不爱出门的公公婆婆带着大包小包来北京探亲。
说是探亲,实则是来催生的。
看着被婆婆百般谈话的丈夫,哈文也终于软下了心肠。
婆婆和公公离开后,哈文告诉李咏:“我们要个孩子吧。”
本可激起骇浪,却选择在涟漪中无声遁迹
一个导演,有几个辉煌时期可以蹉跎呢?
2002年,在哈文事业的高光时刻,她怀上了法图麦·李,被迫将手中的所有资源拱手让人。
李咏知道,自己亏欠了妻子太多太多。
哈文怀孕那年,李咏的体贴传遍了整个央视大楼。
所有人都知道,李咏爱惨了哈文。
说风就是雨的他敢跟领导拍桌子,敢跟策划吹胡子瞪眼。
却唯独对哈文百依百顺,别说拍桌子了,连说句重话都舍不得说。
当得知妻子怀的是个女儿之后,更是焦虑满满。
隔两天就要委屈巴巴地给哈文说:
“你说就我这张脸,扎俩小辫儿,那得什么样儿啊?闺女长大了还不怨我一辈子?”
果不其然,在女儿出生之后,因为样貌问题和名字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个时候,事业刚刚重新起步的哈文,也迎来了痛击。
法图麦·李出生之后,哈文的妈妈离世。
自此以后,她父亲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为了让父亲过得不那么寂寥,从这一年开始,哈文和李咏每年新春都会先去父亲家拜年。
随后再去新疆陪公公婆婆,但这个行为,公婆却不太理解。
在他们看来,身为李家儿媳就应该先来自己家。
面对父母的固执,李咏无计可施。
最后还是哈文出面调节,默认了先来新疆,随后再去陪父亲。
看着妻子对自己的爱护,李咏知道,自己是时候做出一些牺牲了。
我们每天都会给彼此制造惊喜,她掌握着家里的经济命脉,我连银行卡密码都不知道。
虽然激情似火的日子当然已经走远,但这种亲情、牵挂和寄托。
我认为这就是最深的爱了。
我爱哈文,爱到无以形容。 ——李咏
已经稳坐“央视一哥”位子的李咏递上了辞呈。
相较于万人敬仰高高在上的央视主持人,如今的他更想要当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本可激起骇浪,却选择在涟漪中无声遁迹。
就这样,李咏慢慢退出了一线主持人的行列。
法图麦·李长大之后,李咏发布过这样一则叫做《致我的情敌》的演讲。
在你的世界当中,永远摆在第一位的是你的爱人,我的女儿。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足够的爱,有了足够的实力,欢迎你来到我的家。
至于咱们爷俩儿决斗不决斗,那就再说了。
最后,我想告诉你小子,我的情敌,我祝你茁长成长吧,谢谢你。
他终究还是没能等来和情敌决斗的日子。
李咏病了,癌症。
一边是被病痛折磨的丈夫,一边是丈夫心心念念的家庭。
哈文悲伤之余,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生活的平衡。
她带着丈夫和女儿回到了新疆,面对公婆公婆,撒下了善意的谎言。
“爸妈,法图麦要出国学习了,我们舍不得她,可能这几年就不能回家了。”
公婆自然是埋怨的,好不容易有了孙女,现在又要出国,搁谁都会心生不满。
面对不满,哈文没有一句反驳,也没有一丝辩解。
被骂的凶了,只能非常诚恳的表示:“爸妈,是我的主意,跟李咏无关。”
离开新疆后,李咏才有了远赴美国治病的机会。
这次赴美,引发了巨大的舆论海啸。
全中国的人都说,李咏和哈文在国内赚够钱了,一分钟不耽搁就移居了美国。
这不是典型的崇洋媚外吗?
当报道铺天盖地得袭来,李咏毫无回应。
哈文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否认了移民的传闻。
自此以后,一家三口彻底淡出了大众的视线中。
唯一能窥探到的,就是哈文数月如一日地“早安”。
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李咏终究还是没能等来属于自己的奇迹。
在遥远的美国,结束了短暂却充满爱的一生。
也是这一天,远在中国的公婆才知道。
原来临行前的一面,竟是永别。
公婆希望儿子离世之后,能够落叶归根,将儿子的遗体运送回国。
但这个愿望,与李咏的遗言背道而驰。
原来在李咏病危之际,他曾告诉过哈文:“别悲伤,一切从简。”
试想一下,如果大费周章将丈夫运回新疆,将会是多么难以实现的一个工程。
所以短暂的权衡之后,哈文拒绝了公婆的提议。
面对婆婆的眼泪和公公的叹息,她更是拒绝了公婆参加李咏葬礼的机会。
看似强硬的表示:“爸妈,你们就不要过来了”。
因为这样的举动,公婆记恨上了这个儿媳。
除了公公婆婆的不理解,网上舆论再次喧嚣而至。
人们纷纷谴责哈文,说她狠心,人都没了也不允许父母见最后一面。
其实我们都错怪她了。
李咏离世时,已经50岁了。
而公婆当时已经年近八旬。
悲痛期间长途跋涉,他们的健康势必会收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再加上当初公婆并没有远赴海外的签证,如果等待签证来了再下葬,又辜负了丈夫最后“一切从简”的遗愿。
哈文无奈之下只能出此下策,拒绝了二老出席葬礼的想法。
虽然李咏的父母没有来,但她亲自定了李咏两个姐姐和姐夫的机票。
葬礼结束之后,悲伤至极的哈文收到了老两口住院的消息。
原来因为过度悲伤,公婆整整三天滴水未进,被送往了医院。
她强忍悲伤,拨通了公婆的电话:
“爸妈,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更要好好地活着。
李咏虽然不在了,但是你们还有我和法图麦啊。
我这辈子心里永远只爱李咏一个人,我永远是你们李家的媳妇。”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李咏生前留下的大部分遗产,她悄悄贴补了李咏的家里人。
不管自己开不开工,雷打不动地每个月往国内公婆的账户打一笔巨款。
监督女儿课业之余,她要求女儿隔一段时间要跟爷爷奶奶通视频。
从生活中的零散小事,再到学校的成绩都要汇报给公公婆婆。
只要法图麦放假,她总会带着女儿回到新疆。
一边安慰公公婆婆,一边故作轻松地为他们做上一大桌饭菜。
即便是亲生的女儿,也不过如此吧。
结语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转眼间,李咏离开已经三年了。
10月25日,哈文在自己的账号上,晒出一张白玫瑰的照片吊唁丈夫。
没有复杂的文案,只有简简单单一个“念”字。
那些曾经的日子,终于成为了她最珍视的记忆,和一生的怀念。
在法图麦的小说中,还有一位叫做吾恙的女主角。
和刘小姐的爱而不得不同,她与心上人黑山受媒妁之言结为连理,相伴到老。
被女儿问到为何不姓刘时,吾恙回答:“我不愿做那大多数。”
——END——
版权声明:YYX
原创作品,抄袭、洗稿必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