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堤春晓的意思(苏堤春晓介绍)
苏堤春晓的意思(苏堤春晓介绍)
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苏堤位于杭州西湖的西部,是一条由南往北贯穿整个西湖的林荫大堤,“苏堤春晓”是西湖十景之首。全长2.797公里,把里西湖和外西湖分隔开来。
它南起南屏山的南山路,西湖十景的花港观鱼就在此处,北至栖霞岭下的北山街,这里有西湖十景的曲院风荷和岳庙。
苏堤宽30—40米,高处水面0.4米左右,堤上种植了大量的杨柳,碧桃,芙蓉,玉兰,木犀等树木和大批名贵花草。待到春暖花开时,苏堤上绿柳如烟、红桃如雾,红翠间错,灿烂如锦。
清朝诗人阮元的诗句《苏堤春晓》是这样描写的,
北高峰上月轮斜,
十里湖光共一涯。
破晓春天青白色,
东风吹冷碧桃花。
苏堤上的石桥
苏堤上建有六座石桥,均为单孔半圆石拱桥,由南至北分别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连,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花港公园内的亭台楼阁,回头可以望见新修建的雷峰塔。
锁澜桥之所以叫锁澜桥是因为外西湖的水波光粼粼,穿过锁澜桥,里西湖的水平静如镜一般,仿佛被锁住一样。站在桥上近可看到小瀛洲,三潭印月,远可望见宝石山上保俶塔巍峨矗立。
保俶塔
望山桥上望向西面可见连绵不断的群山,时远时近,双峰插云仿佛就在眼前,远山近水,宛若置身水墨丹青之中。
压堤桥是苏堤的黄金分割位,是游船出入里西湖和外西湖的水道出入口。这座桥是观赏全湖的最佳位置。桥南侧有康熙,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的苏堤春晓的御碑,并建有御亭。
东浦桥是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这座桥西面与曲院风荷相连接,与西岸的流金桥斜对。
跨虹桥是跨度最大的一座桥,也是唯一一座被移动过的桥,原桥始建于北宋,明代略有移动,在桥上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北宋元祐4年(1089年)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州时,看到西湖内淤泥淤积严重,草漫湖面,立即上奏朝廷,提出疏浚西湖的建议,并亲自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带领杭州军民20余万人,用时半年,终于疏浚整个西湖,将湖中挖出的淤泥堆成堤坝,形成了最初的苏堤,将西湖的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苏东坡在诗歌中描述了苏堤的修筑:“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当地百姓尊称苏东坡为苏公,为感谢他疏浚西湖并建造大堤的功绩,特把这条大堤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苏堤”在杭州与白堤,杨公堤并称为“西湖三堤”。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杨孟瑛出任杭州知州,在苏堤以西修筑了杨公堤,将挖出的淤泥对苏堤也进行了加固和维护。
苏堤沿河两边分别种植了杨柳,碧桃,海棠,芙蓉,木樨等观赏树木和大批的花草,将苏堤装扮的更像少女腰间的缎带。
由于苏堤是观赏西湖美景的绝佳位置,南宋时期一度成为了喧闹之地,还在堤上建造了亭台楼阁,苏堤上时有做买的做卖的,打把势,卖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经过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流逝,苏堤上的亭台楼阁逐渐地损毁,破坏,进而拆除,最终又恢复到原本的模样。
1988年在苏堤的南端,紧邻花港公园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里面建有苏东坡塑像和展厅,展厅中陈列了苏东坡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此来纪念这位为杭州做出贡献的历史名人。
苏东坡塑像
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邀上好友家人两三,去苏堤上走走,和湖光山色来个亲密接触,与大自然来个拥抱,不失为一个上好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