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幽灵魔鬼鱼:每年“屠戮”数十万皇帝蟹,所过海域成“蟹冢”
海洋幽灵魔鬼鱼:每年“屠戮”数十万皇帝蟹,所过海域成“蟹冢”
大家好,又到了“涛哥瞎白话”时间,今天和大家聊聊一种酷似美国B2轰炸机的海洋幽灵:魔鬼鱼。它们是皇帝蟹在自然界中最大的天敌,这支擅长伏击的魔鬼鱼大军,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湾,以其强大的收割能力和生物构造,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为“阴森”的皇帝蟹坟场。
魔鬼鱼,又名黄貂鱼
1
三亿年前的苍茫陆地上,两支最为繁盛的生物部族为争夺生存资源展开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一支是刚刚从海洋中爬上陆地的四足形类,另一支是早已盘踞在茂密雨林里的节肢动物。但随着前者抢先一步演化为攻击性更强的两栖类动物,节肢动物终究还是败下阵来,开始了漫长而心酸的逃亡之旅。
石炭纪时,四足形类大战巨型节肢动物
在累世的演化中,受制于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外部威胁,节肢动物从未问鼎过食物链顶端的王座,它们似乎永远在被屠戮和追杀。顽强而本能的繁衍基因,使这些节肢动物被迫选择了“全面开枝散叶”的演化路线——它们分化出了如今动物界最大的一门,包含了120万个现存种,占据现在地球动物总数的80%以上,并且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
120万支节肢动物的旁系族裔中,有那么一支不起眼的小部族,它们漂洋过海定居在南半球的塔斯马尼亚岛附近海域,并最终演化成今天的澳大利亚皇帝蟹,又叫澳大利亚蜘蛛蟹。
它们体长40公分左右,平均重量超过8公斤,是现存蟹类中最重的。这群幸运的皇帝蟹们以蛤蜊、牡蛎等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捉一些小型鱼类——澳洲大陆南部的海域中遍布着这些食材,因此这里就如一片极乐净“海”,世代供给着皇帝蟹们繁衍生息。
除了鲨鱼,皇帝蟹凭借着坚硬的外壳,几乎没有什么天敌,加上令人咋舌的繁衍能力,它们曾泛滥在澳洲南部的海洋、河口、泥沙和海床之中——直到那支北方“幽灵大军”的到来。
魔鬼鱼大军
这群游弋着的巨大阴影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和杀戮,肆虐过后,满海床尽是皇帝蟹的残肢和躯壳,曾经的乐土和温床变成了孤冷寂静的坟地:“墨尔本湾蟹冢”。
蟹冢
2
“魔鬼鱼”其实是统称,常见的主要有两类:蝠鲼和黄貂鱼,两者都非善类。
蝠鲼性情不甚暴戾,但巨大的体型往往给人无尽的压迫感,据说最大翼展可达7米,重两吨!在中世纪的渔夫耳中,船底传来被蝠鲼拍打而发出的巨大“咚咚”声,就仿佛听到了“魔鬼的低语”。
巨大的蝠鲼
而墨尔本湾里那些皇帝蟹的噩梦,则是第二种“魔鬼鱼”——黄貂鱼。
这种“海洋幽灵”形状酷似美国B2轰炸机,同样的,黄貂鱼的技能也意外地强悍先进。
首先,他们的眼睛和嘴巴并不在同一平面,眼睛在身体的正上方,而嘴却在正下方,按理说是不可能准确够到食物的位置的——试想一下我们人类的嘴巴长在后脑勺,吃东西该有多不方便。
但黄貂鱼并不依赖眼睛定位猎物,它们依靠自身发出的微电流形成脉冲电波,并依靠这种信号来区别身下的各种物体。这种逆天的技能让黄貂鱼突破了肉眼观测的光学局限,因为电磁信号可以穿越障碍物,所以即便是猎物躲在泥沙之下,黄貂鱼也能知道,这就意味着,一旦被黄貂鱼盯上,除非快速游走,不然被吃掉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并且黄貂鱼还是众多海洋掠食者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咀嚼”的动物之一。
相比那些只依靠牙齿杀死猎物然后“一口闷”的猎手,“能咀嚼”无疑让黄貂鱼的食谱更加广泛。就比如皇帝蟹,也许更聪明的齿鲸和更凶残的鲨鱼也有能力弄死它们,但然后呢?——将这些坚硬且带刺的东西囫囵吞进柔软的食道,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3
当带着一身天克皇帝蟹技能的黄貂鱼出现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时,逍遥了数千万年的节肢动物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每年6月,大量皇帝蟹聚集在墨尔本湾,它们摆动着细长的腿,缓慢而坚定地挪移着,后来者因为没有插足的空间而站到了同伴的壳上,就这样一层接着一层往上堆叠,直到形成一座厚重而坚固的堡垒。数以百万计的它们在此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脱壳和交配。
可是,与此同时,也有数以千计的“幽灵大军”时刻徘徊在皇帝蟹的上方,这些黄貂鱼并不屑于趁着猎物在脱壳后最虚弱的时刻下手,它们随心所欲地游弋在“米缸”中,或随意下口吞下倒霉的皇帝蟹。
或瞄准目标,哪怕深埋在海床之下,也要将泥沙拍打散开,将其暴露出来猎杀殆尽。
在黄貂鱼的翼展之下,没有任何一块地方是绝对安全的,一只成年黄貂鱼的狩猎范围可以覆盖数平方公里,它们巡弋着、搜索着、猎杀着。
而无数皇帝蟹则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无奈地完成宿命般的任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固然能苟活下来,随着繁衍交配季节的结束,再次各自散开,但那些不幸被黄貂鱼盯上的“倒霉蟹”则再也见不到墨尔本湾上洒下的温暖阳光了。。。
伴随着瘆人的咔吱作响的咀嚼声,黄貂鱼一路尽享饕餮,一路洒下累累残尸,最终将这里变为了皇帝蟹的梦魇之地——蟹冢。
4
黄貂鱼是一种对人有攻击行为的生物,在许多国外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似乎他们并不凶残,有时甚至可以和潜水员和谐嬉戏。
但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黄貂鱼的尾刺,带有致命的毒液。黄貂鱼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黑色的毒刺,为了保证杀伤力,黄貂鱼每年会更新这些刺。
这些刺由象牙质地的软骨组织构成,长约5公分,并且在毒刺的两边有锯齿状突出,一旦对人发起攻击,可以很轻易撕裂创口,注入毒素。
黄貂鱼的毒素是全分泌性毒素,人中毒时,会引起剧烈疼痛、间歇性抽痛、患部肿大,并伴随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麻痹等一连串症状。如果不及时就医或对创口进行处理,将会有性命之虞。
死于黄貂鱼的毒刺最著名的人,当属户外探险节目主持人“鳄鱼猎手”史蒂夫欧文。
2009年,他在澳大利亚海域拍摄,试图从后面接近一条巨大的黄貂鱼,不料被连续刺中胸腔,随后不治身亡。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史蒂夫欧文都曾赞美凶手:黄貂鱼性情温和,如果你没有招惹它,它不会来刺你。
当然,史蒂夫的话确实有一点道理,在目前的致人死亡或受伤的案例中,黄貂鱼的确只有两种被惹怒的可能——人从上面经过让它感觉有威胁时,人路过不小心踩到它时。
好了,今天就白话到这,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