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奇才黄芊芊:28岁北大博导,30岁获大奖,解决中国芯难题
中国芯片奇才黄芊芊:28岁北大博导,30岁获大奖,解决中国芯难题
“2019年IEEE青年成就奖获得者——黄芊芊!”
随着最后一位获奖者被宣布,会堂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即,一位面色从容的年轻女性走上舞台,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接过证书,骄傲地介绍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众人的惊讶并不是毫无缘由的。
一是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科技组织,在业内享有盛名,其评奖标准更是严苛,许多科学工作者多次落选,有甚者终其一生难以圆梦。
而黄芊芊年仅30岁就获奖,而且在当年的获奖人员中,她是唯一一个亚洲人,也是中国第二位获得此奖项的人,着实令人唏嘘。
二来在竞争激烈的芯片领域,黄芊芊始终留在该领域相对薄弱的中国,从未出国进修,却能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
那么黄芊芊是如何获得如此大的成就的?她的人生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
天才初显才智
1989年的世界并不太平,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没落,欧美国家的制裁让中国苦不堪言。
也就是这年,江西上饶出生了一名女婴,父母给她取名黄芊芊,借葱郁茂盛之意寄予孩子厚望,希望她能健康成长,一生幸福。
因为母亲是老师,常常忙于教学工作,所以与幼年的黄芊芊相伴的就是各种厚重的“天书”,牙牙学语的她,似乎对物理书上交错的彩色电线和蓝色卫星格外感兴趣。
母亲虽向外人打趣说她只能看懂花花绿绿的图案,却也记下她的兴趣,着力培养她理科方面的爱好。
上了小学的黄芊芊,俨然成了乡邻口中的神童。不仅是因为她成绩优异,甚至能自学高年级功课,更是因为她异于同龄孩子的冷静自如,和对学习的兴趣及专注。
当同龄人还在乡间嬉戏打闹时,她却独自呆在房间钻研难题,为了一个数字、公式废寝忘食。
在父母的教育中,天资纵然重要,后天刻苦更是必不可少,所以黄芊芊即使名列前茅,依旧起早贪黑的学习。
终于她不负众望,顺利考上上饶一中, 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但是专业选择时,一向乖巧听话的黄芊芊却第一次和父母产生了分歧。
黄芊芊的母亲希望她能当老师,或者学医,找到固定工作,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而她的父亲因为在外做生意,所以希望她能选择金融专业,毕业后跟随自己经商。
黄芊芊深知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为了梦想,她仍然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的理想是电子学,立志研究电子技术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起步晚,发展较慢,在集成电路、卫星通信等方面都受到外国限制,如果中国青年都选择安逸,那么受制的现状将永远无法改变。
黄芊芊父母惊讶于女儿的远见和志向,他们也不再苦劝,而是陪着她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
几个月后,黄芊芊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录取。
这样的喜讯让一家人激动不已,黄父更是一改往日的严肃,几度落泪。
升学宴上,亲戚乡邻都前来祝贺,黄芊芊面对夸赞不卑不亢,只是谦虚地说自己会继续努力。
两次拒绝出国
黄芊芊到达北京报到时正值夏末,炎热的天气让她激动又不安的心更加躁动。
北大卧虎藏龙,同学要么是各省高考状元,要么来自书香门第,要么有国外求学的经历,她以往的得心应手和自信在一次次的校内比赛中消失。
她给父母打了电话,只是讲起北京和江西的不同,听着女儿支支吾吾不愿讲校园生活,黄芊芊的母亲明白女儿一定是受了挫。
母亲给她讲了伤仲永的故事,意在警示她即使是神童,如果不持续接受教育,不努力也会泯然众人。
黄芊芊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如果就此停下脚步,放弃继续努力,那么很快就会被淹没,于是她把压力化为了动力,从此开始更为刻苦的学习生活。
她的天资和努力很快吸引了黄如院士的注意,黄如院士评价她做事冷静从容,学习刻苦努力,对半导体领域敏感度高,是搞科研的好苗子。
半导体对于中国科学家来说并不属于陌生领域,早在建国初期国内就开始了研究,但由于欧美等国家的技术封锁,导致整个领域发展较慢,处于闭门造车的尴尬处境。
可越是难度大,黄芊芊就越是感兴趣,她接受了黄如院士邀请,加入了她的队伍,并选择了研究难度最高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领域。
一些朋友听说后纷纷劝她,半导体尤其是微纳电子领域在中国发展落后,并且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可能消耗了最宝贵的青春也难以取得结果。
黄芊芊听罢只是表示自己已经做出选择,自己也有责任为中国走出困境尽一份力,随后就投入到了早出晚归的辛苦研究中。
临近毕业,身边同学都开始为了留学奔忙。对于许多人来说,国外有更加成熟的教学体系,更完美的科研环境,留学毫无疑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此时的黄芊芊并没有准备着去留学,而是看着实验室中繁杂的数据和毫无头绪的研究方向,苦恼不已。
与此同时,国外大学注意到了黄芊芊的优秀表现,纷纷向她抛出橄榄枝,那时的黄芊芊陷入了纠结。
黄芊芊走到校园散心,夏夜的未名湖畔凉风习习,惬意宜人,恍惚间,她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十年前的前辈救亡图存的呼唤。
她出了神,直到黄如院士的电话把她惊醒。黄院士问起她前些天的实验结果如何,她却自顾自地说自己决定留校。
当年的黄芊芊并没有说为什么要留校,直到在多年后的一次演讲上,她才说起这段往事。
“本科毕业时我虽然专业排名靠前,但并没有出国留学,而是选择了留在北大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我坚信,国内微电子技术只是起步晚,并非是能力不足,北大有着国内微电子专业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在国内、在北大一样可以做出不逊色于国外一流大学的科研成果。我带着这份初心和信念,留在了燕园。”
之后的日子里,黄芊芊的身份从青涩的大学生,转变为了坚定的科研斗士。
正如华罗庚所说: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和压力,黄芊芊选择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把实力和成果当做最好的反击。
从2012年到2016年,黄芊芊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术十杰荣誉称号,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荣誉称号,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钻石总在散发着闪耀的光芒,读博期间的黄芊芊再次被许多国外公司选中。
黄芊芊一取得博士学位,就有无数国外企业向她发出邀约。
面对高薪和福利,此时的黄芊芊比几年前更加坚定,她一口回绝,并把自己决定留校的计划告诉他们,旨在表示自己将永远留在祖国。
2016年,黄芊芊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至此,她的求学生涯结束,将展开新的人生篇章。
勇登人生新高峰
在拒绝外企的高薪工作后,黄芊芊回到母校北大任教,并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等领域的应用,这一年她28岁。
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成绩,她在学校成了名人,同时她的家乡也开始宣传这位年轻优秀的博士后姑娘。
黄芊芊听闻只是淡淡一笑,表示科研人员最关注的只有研究成果。她仍然保持着之前的生活习惯,早出晚归,除了家就是实验室,为了方便工作,有时直接住在实验室。
在繁忙的科研之余,黄芊芊坚持亲自授课,面对年龄比自己还大的博士生,她完全没有架子,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同事、朋友,通过共同研究合作来进行授课。
高强度的工作虽然让黄芊芊生活充足,可长此以往,即使她的身体勉强可以吃得消,她的父母也不放心。
于是在一遍遍催促中,黄芊芊答应休假,可是等到父母一挂电话,她又开始修改起论文。
在她身兼数职的前提下,依然能保持每年在IEDM发表一篇论文的稳定输出。
IEDM即微电子工艺和器件领域的顶尖会议,其权威性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黄芊芊还在2017年入选“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奖项,而当年全国也只入选了四人。
如果人生是马拉松,那么黄芊芊便一直处在稳定发力中。
当别人都以为2017年已经是她的巅峰时,接下来的就是更加耀眼的2019年。
这一年她在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俱乐部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后,又获得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
获奖时,一向冷静的黄芊芊几度声音哽咽。
只有她知道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多年来她得到了多少赞誉,就承受了多少质疑和争议,如今,这一纸证书终于能向外界证明,“国产女科学家”的名号绝不是炒作,这代表的是货真价实的真本领。
接下来的采访中,黄芊芊谈起了自己为何能够长期耕耘在这片看似枯燥的电子领域。
据她所说,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够不知疲倦地扑到工作中。当然也要用心,必须做到舟过有痕,否则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科研领域有所建树。
当中国手机领头企业华为受到美国的制裁时,网络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涌进黄芊芊的大脑,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技术不独立的屈辱感让她辗转反侧。
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未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将无法获得美国企业的产品!谷歌终止与华为合作!华为无法访问安卓系统!
这一切只表明了一个信号,中国的迅猛发展让美国感到了威胁。如果中国无法实现技术创新,那么只能接受永无止境的不公平对待和制裁。
时任华为总裁的任正非陷入孤立无援之境,他深感技术独立刻不容缓。
这个想法和黄芊芊长久的愿望不谋而合,很快黄芊芊加入华为,中国“芯”开始了新的研究。
在华为技术部自身研究的基础之上,黄芊芊倾囊相授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21年取得重大突破。
当时华为发明了双芯叠加技术,将两颗14nm的芯片叠加,几乎能达到7nm芯片的效果。
这一研究成果让西方国家大吃一惊,也让国人看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希望。
从不停下脚步才是科研者的精神所在。
在众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黄芊芊又投身到了新的研究之中。
正是凭借这种钻研精神,她又在2022年7月,入选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拟获奖人选名单。
科学知识的流通是人类进步的必要之路,可是科学家心始终属于自己的祖国。面对国外的诱惑,黄芊芊始终坚守初心和信仰,为国家贡献力量,这就是科研者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回望百年之前,梁启超一声高呼“少年强则国强”振聋发聩,激励着无数华夏青年投身到就救亡图存运动之中。
百年后,以黄芊芊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用自己的智慧建立起了中国的科技长城,让中国在技术爆炸的今天仍然能位居世界前列。
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是中国的骄傲和青年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