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之面塑
山西民俗之面塑
面塑承载着三晋人对生命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南路面花造型精巧,做工细致,色彩艳丽;北路面花造型简练,粗犷豪放,面味浓厚。太行山阳城一带的面花,造型介于二者之间,天真烂漫,朴实浑厚,不用笼蒸而是焙制;黄河东岸柳林县、中阳县的『枣山娃娃』独具特色,在高粱杆、竹签穿插连接成的锥形体上,塑出似人形、似花形的馍, 供奉天地、祭祀祖先。
山西面塑主要包括两类 :花馍和礼馍。花馍是配合岁时节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如『枣山』在祭祀神灵之中,还寓意『早生贵子』。清明节的『寒燕儿』,寓意春意盎然、群燕落柳……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仪礼而制作的馈赠物品。结婚的『龙凤呈祥』、『欢鱼吉兔』,祝寿的『大寿桃』。晋地人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造型夸张、简练、质朴,具有鲜明的民间地域特色,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使得乡野生活有了仪式感。
俗语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面花作为一种民俗事项的载体贯穿于人生礼仪的整个过程。满月,是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比较隆重的仪式,外婆要做一个直经尺余的叫『囫囵』的食品,上有精细的十二属相造型,孩子属什么,就在那个属相上点一个红点,谓之『点头脑』。『囫囵』中间放置精美的龙、凤或虎头叫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晋北人家则多做花馍,叫 『桃』,形状似乳房,乳头点红,馍上装饰各种花草,纹饰 吉祥图案。桃在古俗中本为驱邪之物,谐言『逃』,意为免灾。做成乳房状,是乡村民俗母性特征的一种隐喻手法。
十二岁时,要为孩子举行隆重的仪式,谓之『开 锁』,即『开窍』、『开慧』。家中要蒸大花糕,娘舅家要送一尊『圐圙馍』与一对『节节高面花』。俗语道『结婚胜如小登科』,迎聚之日早上新郎新娘各自吃一对『欢鱼吉兔』,洞房门顶上放一对用红线连在一起的面兔以象征玉兔金缘。实则兔之本意为虎,是民间镇宅驱邪的护佑之神。老人年至花甲,晚辈惯常要为之祝寿庆贺,以大寿桃、寿糕、寿桃、寿面、寿联、寿烛、寿酒等为老人添寿。
山西面塑艺术不仅蕴藏了深厚的民俗内涵,也凝聚了晋地人真挚的情感和代代传承的审美,散发着乡土气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在三晋大地上遍地开花,在黄土高原上熠熠生辉。来自全省的山西各地域面塑传承人,在继承中不断丰富着面塑的造型技艺与文化内涵,彰显新时代、新思想,他们既是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也是人类民俗技艺的延续者,以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生活之美,所演绎的神话传说、故事及作品所传达出的民俗内涵,使我们在社会变迁的潮流中能够不断凝望历史和记忆,有维系,有感动,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