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0篇。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为今后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力的教师队伍。
一: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30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 *** 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
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师岗位上渡过了半年,感触颇深,但是深知自己的不足,在假期我读了《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这本书从年轻教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怎样发展自己、怎样上好每一堂课、怎样做科研等方面给青年教师提出了很多建议。
爱是教育的根本。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爱学生则是老师的品德。教师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面对的是人,是弱小、稚嫩、正在发展的人。这个工作的最根本的性质,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注意爱学生,平等去爱每一名学生,有些东西需要老师去讲,可是有些则是需要教师去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而言。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绝不是为了教育谁而刻意表现出来的。教师的人格融进了自己的血液,铸进了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有时的学习是在不经意间的。
书中90页提到良性的师生互动是课堂管理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的精力应当放在思考学生、有效地指导学生上面,基本原则是“为了不教而教,让学生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计划、教学进度。书中还提到了“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书中对怎样提高备课质量也做出了总结,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从备教材、备学生、备 *** 三个方面。书中还提到了根据两大教学大纲备课,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总之,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运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因为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 *** 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
“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100条建议,从中学习了不少,也懂得了不少。
文中说到没有也不可能会有抽象的孩子,这一天建议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是缺少个别对待学生的教师。所谓个别对待不是不公平对待,而且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孔子就曾说到,但是就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一个50人以上的大班,如何让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这显然就是不可能。那么这就涉及了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有说到兴趣在于对知识加以运用。在新课改中提到老师真正的本领,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异曲同工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才能激发大多数的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脑力劳动发挥到最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对所教的学生的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在备课的时候抓住让学生感兴趣的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也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活力的源泉。
让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另外我们知道在教学上不存在什么对于所有学生都试用的设计。所以再好的设计都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而且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学习氛围和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厚度来应对教学过程中的意外。如果你的知识厚度达不到不到,那么你最好有两套教学方案。设计出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方案,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或者课后根据学生特点去引导他们学习。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教会学生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读书要从娃娃抓起,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时候,抓住这一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有趣的书让学生去阅读。这里的阅读重质不重量。好的阅读使人明智,阅读教会人思考,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读的越多,他思考的就越多,对于知识的渴求也越多。
在教育的问题上学习和创新都是不停歇的,学无止境,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看的越多,学到的越来,对知识的渴求就多。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5
一、认同的观点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闻其名,从未阅读过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见对其理论的引用。拿到这本《给教师的建议》,还真有些惊喜。读完后,觉得受益匪浅,很受用。虽然有很多是写给儿童的,但对我们同样很有启发。比如说“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等等。该书不仅对教学有所启发,对教师的自身成长也很有帮助。在100条建议中,我最有感触的是一条建议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二、联系实际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这与我们学校提出的“有为教育”不谋而合,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有所作为。书中说“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这一点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多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并不感兴趣,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 *** 。有些纯粹是为家长而读。对于这样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就放任自流了吗?绝对不行。那样只会让他们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没有目标,浑浑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没事干了,就专动些歪脑筋,做些不该做的事。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学,也不是他们一无是处,而是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明确目标,有所作为。
三、重构
那么,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呢?我想最简单的就是从阅读中寻找。阅读是种乐趣,更能从中汲取养分。我们的有些学生不爱学习,但并不代表他不爱阅读,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从书中获取乐趣与知识,寻找自己的目标。像我们学校很多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在班级中营造了阅读的氛围。其次,让学生多动手。虽说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不怎样,但并不说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差。再说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是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多动手。比如让学生装装锁、修修窗户,帮老师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也有特长,我也会别人不会的事,从而树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活动各种比赛,比如学校的兴趣小组、周末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等。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标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没有方向就如随风飘摇的浮萍,帮助学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标,让学生有所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6
李春锋推荐《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也不记得去倒;曾几次小鸟停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也不能唤醒我;曾几次音乐停了也没有感觉到……我认真地阅读着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我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阅读的机会。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振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说:“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我也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 *** 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秉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后,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道理,那个“费加”是苏霍姆林斯基难忘的,也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我想,我们虽然不能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地去对待一个后进生,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不要让像费加这样的孩子在短时间里一下子记住要背的课文,一下子理解这道应用题,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另外,在那么多文章中我注意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特别看重,如《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等,《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强调的也是说阅读对智力的重要性。看来阅读真的很重要,对我自己深有启发,我一定要加强阅读,否则会越来越落后,记忆力越来越差。其实,这里每一个我觉得可行的做法,我都想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给教师的建议》鼓舞着我,是我心中真正的教育领域中的偶像!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7
寒假里,我抽空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读了此书,感觉虽然此刻的教学设施和教育环境相比以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光辉的教育理念对此刻的教育工
书中谈到了关于教师的时间问题,我深有同感。确实,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也只有24小时啊!我们每一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课后辅导,还要抽出时间来开展校园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课题研究等等。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有自我的社会活动,既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困惑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我们不能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发现自我的不足与浅薄,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提高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书本中与大师们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实在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经常读书和思考,能够使人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思考,并为自我指引正确的方向,丰富理论经验。因此,要多读书。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讲台,培养出祖国鲜艳的花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
暑假伊始在网上找到《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起初只是随便地浏览了一下,但就是这样一看就我把给吸引住了,这让我对现在我们的小学教学产生很大的感触,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几十年的经验给我们极大的启发,这使我不得不对从事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作重新的审视!印象中记得以前是叫做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始终是经典,以前零零散散的读到一些,今日重新整理完整地阅读一遍,又当是另一番不一样的感触。作为青年教师,读读这本书,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手边书,工作之余时常翻翻,困惑的时候不妨再读,或有新的理解和收获。
作为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们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异的。一个暂时只能提5桶水的孩子如果非要让他像有的孩子一样提20桶,那么他会累倒,设若能够让他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一些份量,就会有好的效果,今天提5桶,明天试着提6桶,长此下去,相信20桶的目标也不是很难达到。同样如此,孩子们的智力劳动也有着类似的规律性: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初中阶段,还是进入了高中,在我们的班级里总会存在着这样比同龄人“慢半拍”的学生;其他学生只需要花30分钟能熟练掌握的问题,他们一般是要花费两倍甚至数倍的时间,有时候效果还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听到老师们会这样抱怨: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笨啊,看着也在学啊,为什么就是学不会?记得有人说过,我们对待牙牙学语的孩子时,总是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说话的发音,即便他们错了,我们也不会生气,仍然耐心地再次纠正。不知道为什么等到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知识了,我们倒失去了这样的耐心和宽容了?显然,孩子在学习上的先后快慢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他们在脑力劳动上所需要花费的力量各有不同。这样的客观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岂可视而不见?
作为教师,我们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繁琐、苦恼,我们平凡而简单,然而我们也有着许多人不会有的幸福,我们精彩而充实。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9
上学期,学校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新老师学习借鉴,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有所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但教师要想教好,那须得一桶水,一池水。所以,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储备自己的知识。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中,每个学生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股,只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差异性以及特殊性。如何将这差异性以对的时间用对的 *** 得以解决,这就需要老师的能力使然。
我们班级中的学生大多处于中段,肉段多,两端少,而对于班级所采取的最直接的策略就是直接带动后进生,以重点补差,持续提优,提升班级整体水平。如何补差,如何对后进生实施切合有效的 *** 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里所提出的观点: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班级在二年级之初就成立了班级的读书角,孩子们将自己觉得好的图书捐献到班级,我在班级中选了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以及中午看书时班级的纪律。吃过饭后,先吃好的孩子们可以问图书管理员借阅图书,并在图书管理员那边进行登记,所以每次中午,班级的读书氛围都比较好,而管理员也特别负责。但是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有的孩子看书只看图片,一本书几秒钟就翻过一遍换另一本,根本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方面的提高上,还是有差异性的,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进行整班阅读。
对于阅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的。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
烈日炎炎的六月,每当在捧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就会让我很快被书中一条条看似普通实际上却反映着教育本质的建议所吸引,心也随着慢慢沉静,身体也就慢慢感觉不到周围炙热的空气了。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儿童学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读着这一个个反映着教育教学本质的观点,真的很佩服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的潜心研究。特别是对于"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感触较深。
在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题目:一块正方形桌布,铺在一个边长10分米的正方形桌面上之后,四周下垂的一样长,并且题目中画出了桌子的一边下垂了2分米,问题是求这个正方形桌布的面积。学生一开始独立解答时,很少有能解答对的。因为在学生的眼里,他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立体的铺着桌布的桌面,根本想像不出实际生活中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不可能解答对。于是,我找来一块同样大小的桌布,在教室里用米尺搭建了一个边长是10分米的桌面,先让学生观察桌布在没铺到桌面上之前的样子,就是一个正方形,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把桌布铺在桌面上,当四周下垂一样长时,再观察现在桌布的样子,从而找出桌布的边长就是桌面的边长再加上两边分别下垂的2分米,所以这个正方形桌布的边长是14分米,然后把桌布拿起来再还原到原来的正方形,这样反复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正是"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了解了题目的本质,便能找到了正方形桌布的边长,它的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没有这种实际事物的反复演示,学生是抽象不出正方形桌布的边长是14分米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有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豪无用处地折腾时,我们应该设法把学生意识里干涸的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周围的海洋接通,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会喷薄而出了,很多的教学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在我的记忆中,老师一直是一个权威、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当我儿子进入小学时,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也需要与老师进行对话和合作。这段经历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并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一天,我收到了学校的家长通知书。通知书上写着,学校将举行一次家长会,邀请每位家长前往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我心里有些紧张,因为我从未与老师进行过正式的对话。然而,我决定勇敢地去面对这个挑战。
在家长会上,我见到了儿子的班主任老师,她姓王,是一个年轻而亲和的女教师。我站起来自我介绍后,她微笑着回答:“我是王老师,请问你是某某的家长吗?”我点了点头,有些紧张地开始与她交流。
我们开始讨论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王老师告诉我,你儿子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但是在书写和作业方面存在一些困难。我听后有些担忧,但也感到庆幸,因为王老师愿意与我分享这些问题,并希望我们能够共同解决。
我向王老师诚实地表达了我的担忧和困惑。我告诉她,我一直希望他能够在学校取得好成绩,但不知道如何帮助他克服困难。王老师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用亲切的语气回答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们的
她还分享了一些教育的经验和建议,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和教育方式。她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节奏和兴趣爱好。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成长。”她的话深深触动了我,我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对儿子的期望是否过高,是否忽略了他的个体差异。
从那天开始,我开始和儿子更多地展开对话和交流。我努力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他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需求。通过与他的沟通,我发现他对艺术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鼓励他参加各种艺术班和音乐培训,为他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教育并不仅仅是追求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内在的幸福感。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支持他们在探索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我不再将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品格素质。我相信,只有真正
通过与王老师的对话,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合作的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只有摒弃过度期望和刻板印象,真正倾听孩子的声音,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调整教育方式,我们才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为独立、自信的个体。
这次的对话不仅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生中的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分享,我们才能拓宽思维,理解不同的观点,让自己更加开放和包容。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人生是一个持续的成长过程,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学习的心态,不断追寻真理,实现自我的提升与完善。
三: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000字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怎样从“三人”中学习他们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里为新教师提出了几点经验,这些经验同样值得我这个工作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借鉴。怎么确定该向哪位老教师学习?苏氏的 *** 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是“看学生的练习本”。原来学习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幸好平时我改作业还算认真,但以后还得得加倍认真了。明确了学习对象后,就要走进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因为一个班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从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表现思考教师是如何引导的,再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想想他取得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切不可照搬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名师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的标准,我们要学的应该是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样你就不会为自己明明按照名师课堂实录上课却达不到人家的课堂效果而惶惑了。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同时,我们就会越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认识必将推动我们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到那时,你也许就会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其实不光是老教师的经验值得学习,年轻教师一样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