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站台:华为与赛力斯的故事还没完
余承东站台:华为与赛力斯的故事还没完
图片来源:赛力斯官方
" 我们与赛力斯的合作是新时代最强跨界融合的典范,这才刚刚开始,精彩的还在后头。"
7 月 29 日,第 40 万辆问界在重庆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驶下生成线。而在下线仪式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也照例为问界站台。
在此之前,关于华为 25 亿出售 " 问界 " 系列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并迅速引发了外界讨论。在很多人看来,此举或许意味着,华为在 " 朋友圈 " 逐渐扩容之后,就要与赛力斯撇清关系了。
毕竟在智能化时代,一个成熟的汽车品牌不仅高度关联汽车制造商,更与提供软件和硬件服务的科技企业,乃至第三方生态开发商的实力与品牌息息相关。
而如今,余承东此番的公开表态,也为此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种种猜测划上了一个句号。
问界 " 单飞 ",赛力斯接得住吗?
从此前双方的回应来看,赛力斯就曾在收购公告中指出,此次交易不影响双方联合业务开展,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华为方面也表示,交易不影响合作,华为将继续助力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然而,尽管双方的公告写得非常清晰,但关于这次收购背后的原因,却显得有些扑朔迷离。甚至,资本市场对此也并不看好,公告发出之后,赛力斯股价也是连续多日下跌。
图片来源:赛力斯官方公告截图
面对外界的多方质疑,随后余承东也在一场直播活动中给出了他的解释:" 问界这个品牌现在以很低的价格就给了赛力斯,(这是)因为国家法规要求,品牌商和生产商必须合一,这个品牌必须由生产厂商拥有,所以我们把四个‘界’都转给了车厂。"
在赛力斯将 " 问界 " 商标收入囊中之前,华为就已经将 " 智界 " 和 " 享界 " 商标相继予以转让给奇瑞和北汽新能源。截至目前,华为鸿蒙智行旗下品牌商标均已转让给相应的整车企业。
余承东还表示,华为对问界投入很大,这一品牌至少值百亿元以上。但最后,价值百亿的品牌只卖了赛力斯 25 亿元,也足见双方并没有分道扬镳的意思,至少现阶段来看是如此。
事实上,自从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是否造车就成了摆在科技企业面前的一道选择题。但就华为而言,既已确定要走不造车的路线,而问界品牌也已经让市场见识到了华为的汽车智能,其主要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此时是否再拥有 " 四界 " 商标就变得不再重要了。
因为,市场认知的构建已经完成。就算华为抽身而出,后续的 " 四界 " 产品也早就被华为打上了属于自己的烙印。
而从品牌归属权上,问界品牌也始终隶属于赛力斯汽车,华为只是为问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并且在设计、质量、经营、销售等方面提供支持,也就只有商标是华为申请的而已。
此前的种种猜测,似乎都忽视了赛力斯和华为两家企业本身性质的不同:赛力斯是一家车企,品牌自然是车企的核心资产。而华为是一家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持有任何汽车品牌,能让它 " 帮车企造好车 " 的角色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好地从 " 灵魂论 " 中剥离出来。
可以说,这场围绕问界商标的收购,与其说是谁赚谁亏的交易,更不如说是双方在特定合作节点下的一场资源再分配。
那么,后续问题也随之而来:脱离了华为的品牌光环,赛力斯还能够稳稳接下如今的问界品牌吗?
事实上,从一开始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华为始终对外宣传 " 华为不造车 "。但问界的每次发布会,主角往往都是余承东,这一点在其他 "X 界 " 的发布会上也是大抵如此。
而这次余承东的出席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华为是不会轻易割舍问界这个 " 精装样板间 " 的。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华为出技术、搞宣发,赛力斯安心生产、搞售后。
至于说在销量端,自 2021 年 12 月成立以来,AITO 问界品牌仅用时两年半便达到了 40 万辆的成就。根据 2024 年 6 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赛力斯新能源汽车 6 月销量达 4.41 万辆,同比增长 372.04%;今年 1 月— 6 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 20.09 万辆,同比增长 348.55%。
得益于问界的成功,赛力斯的业绩也扭亏为盈。业绩预告显示,赛力斯预计 2024 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639 亿元到 660 亿元,同比上升 479% 到 498%;预计 2024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9 亿元到 17 亿元。
下线仪式上,余承东也对问界未来销量进行了相当积极的预测:" 预计今年秋季,问界新 M7、问界 M9 还会迎来新一波销量增长的高峰。"
另据余承东介绍,今年 9 月开始,ADS 3.0 版本将在问界 M7、问界 M9 上陆续升级,具备端到端技术,加上高性能的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辅助,预计 10 月底以后,问界品牌整体的智能驾驶将登上新台阶。
火速参股,华为的新目标
从这次华为低价出手 " 界字辈 " 商标来看,华为不造车路线算是彻底清晰了。在汽车领域,华为要做赋能者,重心在于打造生态,利用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而且不同于几年前汽车业务的困难局面,眼下华为这个角色的逻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得益于问界品牌优秀的 " 示范作用 ",华为智选车模式的成员进一步扩大,奇瑞、江淮、北汽纷纷加入。
随着这两年 " 鸿蒙生态圈 " 的持续扩大,按照目前华为在造车上的参与程度,资源也将更多倾向智选车模式。但车 BU 同时还要给外部车企提供各种零部件,最终呈现出的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实对华为来说,最原本的目标还是为各大车企 " 造好车 ",而不是 " 造好 X 界 "。毕竟据相关统计,华为仅目前申请的 " 界 " 字商标就已超 50 个,而余承东只有一个。
这也意味着,虽然这次华为没有真正意义上对问界 " 撒手不管 ",但不代表未来,华为不会在类似的情况下选择彻底抽身。
在一众先后 " 入圈 " 华为的车企之中,赛力斯无疑是与华为 " 绑定 " 最深的品牌。甚至可以说,选择与华为合作,赛力斯早已经压上了全部的筹码,早就没有回头路了。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华为真的 " 一碗水端平 ",届时赛力斯又将如何自处?在过去,有华为撑腰的 " 界 " 字辈所要考虑的无需太多。而当华为开始权衡利弊之后,就需要车企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价值了。
不过幸好,赛力斯的孤注一掷,也让他更容易成为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毫无疑问,在智选车模式的角逐中,赛力斯就是那个最大受益人。而今,赛力斯又要先一步入股华为车 BU 了。
7 月 28 日,赛力斯发布公告,拟投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公司启动与引望及其股东协商加入对引望的投资,共同支持引望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及部件产业领导者,并成为服务汽车产业的开放平台。
而根据公开工商信息显示,深圳引望成立于今年 1 月,注册资本 10 亿人民币,注册地址是深圳华为总部办公楼 101,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引望也就是此前长安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后续落地公司。
从经营范围来看,深圳引望就是为华为车 BU 独立而预备的。
而就在华为与长安就入股车 BU 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次日,赛力斯就对外宣布,已收到投资合作的邀请,公司已就此展开讨论。截止目前," 四界 " 中只有赛力斯发布公告,确认入股独立后的车 BU。同时,赛力斯也是除长安外,第一个以文件形式确认投资合作的车企。
显而易见,赛力斯想在华为的 " 新故事 " 里,再次当那个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毕竟,目前长安汽车作为最大的参与者,其仍在与华为就交易关键条款进行进一步协商。并且,据长安方面透露,鉴于项目重大性、复杂性及交易各方推进内部程序的需要,项目进度较备忘录中预估有一定延迟。
换句话说,此时的赛力斯选择发声入局,不仅有第一桶金的诱惑,更有给华为 " 帮帮场子 " 的意味在其中。也变相给长安上了一波压力," 这钱你不挣,我可就要挣了 "。
从此前的深度绑定到如今的逐步抽身,华为已经开始谱写新的故事。或许未来 " 博世 "" 大陆 ",可能都不是华为的最终形态。
而赛力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充分展现自身价值,收获更多赋能的同时,赶紧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毕竟谁也无法保证,把 " 四界 " 归还给车企之后,华为依然能够陪赛力斯走到最后。(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