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销量淡季,新势力却打破传统?
7月销量淡季,新势力却打破传统?
传统车市 6-7 月的淡季,被造车新势力的个个增长打破了既有的传统。
6 月,理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形成了前三名的梯队,带领着新势力阵营以超出消费反弹预期的速度持续增长。
7 月,这种增长趋势还在持续稳固。
2024 年 6 月,中国新势力汽车市场销量表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在整体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部分品牌实现了更显著的同比增长,而一些品牌却面临着销量下滑的挑战。
7 月,这种现象出现了一些变化。
第一阵营的理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领先优势不断稳固。
理想汽车在 7 月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单月交付新车 51,000 辆,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49.4%,不仅创下了月交付量的历史新高,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交付新车超过 18.9 万辆,同比增长 35.86%,继续稳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榜首。
鸿蒙智行在 7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44,090 辆。其中,问界 M9 交付 18047 辆,蝉联 50 万以上豪华车市场销量第一,问界 M7 交付新车 16562 辆,新 M5 交付 6926 辆。智界 S7 也略有反弹,7 月交付 2524 辆。
再看蔚来。
单月交付新车 20,498 辆,连续三个月交付量超过 2 万辆。上半年,蔚来汽车累计交付新车 107,924 辆,同比增长 43.9%,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进一步来看,三家销量的背后,成功的要素又各有不同:
尽管首款纯电动车 MEGA 开局不利,但是理想汽车迅速调整战略,通过新车型理想 L6 的上市稳住了销量基盘;
鸿蒙智行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蔚来的成功则得益于其独特的换电模式和丰富的产品线。
此外,黑马零跑汽车再次月销 2 万辆,达 22,093 台,继续坐稳第二阵营 " 头马位置 "。
其中,零跑 C16 首月大定破万。零跑汽车近一年来的突飞猛进多得益于其灵活的产品及价格体系,与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力也息息相关。
另一边,极氪汽车销量也有所回暖。数据显示,7 月交付 15,655 台,同比增长 30%;1-7 月共交付 103,525 台 同比增长 89%。
小鹏汽车和哪吒汽车则继续 " 双宿双栖 "。
7 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 11,145 台,同比增长 1%,环比增长 4%,但这样的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较为平淡。
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 52,028 台,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 18.6%,压力巨大。
同期,哪吒汽车全系整车交付 11,015 台,上年同期交付量为 10,039 台。
小米汽车也必须要提。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 " 后起之秀 ",7 月小米 SU7 交付量超过 1 万辆,8 月交付量将持续破万,预计 11 月将提前完成全年 10 万辆交付目标。
从 7 月的销量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态势。理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等头部品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而小鹏汽车等品牌则面临较大挑战。同时,零跑汽车、小米汽车等新兴品牌快速崛起,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7 月新势力销量发榜前夕,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周榜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7 月 30 日,理想汽车照例发布了销量周榜。同日,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在微博上公开表达了对理想汽车发布周榜的不满,认为此举 " 多多少少有点低水平内卷的意思 ",并呼吁理想汽车 CEO 李想 " 收手 "。
马麟的发言迅速得到了吉利控股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的响应,他转发马麟的微博并表示 " 我也反对出周榜 "。
蔚来引用了 " 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 " 内卷式 " 恶性竞争 " 的高层会议精神,将周榜的竞争引入了更高维度的市场竞争中,甚至强调其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经营。
周榜的争议并非在最近刚刚起势。2023 年 3 月 29 日,理想第一份以「周」为单位的新势力品牌上险量榜单诞生。
此榜一出,全网哗然,网友们更是为此吵翻了天," 自研榜单 " 之名传遍各个角落。
后来其他车企为了反击,也纷纷制作出各种榜单,加上诸如 XX 万元以上、SUV 单品类、纯电豪华等各种定语前缀,一时间 " 自研榜单 " 五花八门,各家都是「销冠」。
尽管中间理想周榜因为 MEGA 上市的影响,暂停过一段时间,但后来理想汽车又 " 复活 " 了周榜。
周榜之争,就是与 " 价格战 " 相伴相随的市场竞争显性因子,也可以说两者是 " 一体两面 "。
一方面,榜单的发布可以激发车企之间的竞争意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榜单也可能导致车企之间的过度竞争和 " 内卷 ",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摩擦。
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给予了所有人足够的 " 解读空间 ",从而会对用户选车产生一定的误导。
尤其是在当下价格战初步 " 偃旗息鼓 " 的情况下,过分追求周榜的 " 得失 " 确实存在加剧车企无序内卷的可能。
深入来看,类似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技术、体验竞争也被带入到这类怪圈中,层不出穷的犀利小视频,以周为单位展示技术的进度及进展,也完全忽视了 "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 的技术初衷。
这样也会形成一个 " 怪圈 ",快餐式的传播拉高了用户的期待,但实际体验又快速消磨了用户体验的耐心,从而很难再次树立其继续使用新功能的信心,进而降低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对于用户选车购车的影响指数。
因此,笔者认为,过分追求短期成果,对于现阶段的新势力市场竞争是不利的。
整体来看,2024 年 7 月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产品创新与新品推动、以及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收到的补贴申请量持续增长,有效地拉动了新能源车的零售增长。
同时,行业内对于销量数据发布的频率和方式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企业策略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