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乡村典型案例(中国十大乡村典型案例图片)
中国十大乡村典型案例(中国十大乡村典型案例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十大乡村排行榜? 2、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的主要分布及典型案例 3、乡村振兴的例子有哪些?
中国十大乡村排行榜?
一:和谐共进奖--------四川省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
蓬安县长梁乡中坝村辖11个村民小组,583户,2269人,党员26人,可耕作面积2680亩。通过短短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实施“下深水听民声、强班子化民怨、办实事解民难、兴产业助民富、重引导聚民心”的“五民示范工程”,使中坝村由“贫穷落后”变成了“发展进步”,党群干群关系由“相见眼红”变成了“鱼水情深”,村风村貌由“问题频发”变成了“和谐融洽”。人民自愿树立碑感谢。
二:绿色家园奖--------广西省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红岩新村在最近几年,按照生态、文明、和谐的要求,整治村容村貌,建设富裕生态家园。并推出了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表演、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现在已经建成了瑶寨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观景台、月柿节等特色旅游设施。现在,全村每天能接待1800多人用餐,年社会收入1800多万元。
三:文化产业奖--------上海市中洪村
中洪村位于金山区枫泾古镇,是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金山农民画村就座落在中洪村,其陆续推出的“丹青人家”、“枫泾人家”、“水上人家”、“稻香人家”和“菜园人家”五大景区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喜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的村民们把民间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民间艺术巧妙运用到绘画中,以江南农村多姿多彩的生活习俗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为题材,用朴实的手法,首创了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金山农民画。
四:自主创新奖--------福建省连江县官坞村
官坞村以科技兴渔,用日本海带为父本、本地海带为母本培育出的新品种“连杂一号”又长又宽,耐高温,品质好,生产期短,可增加产量30%以上,这是中国海带养殖业中唯一由渔民自己培育的新品种。又开发了“连杂二号”、“海带30烷醇”、“南苗北移再南殖”等十几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中华科教金奖、农业部科技一等奖、福建省水产科技一等奖,并全部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益提高了30%至40%。与此同时,村里还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三所、大连水产学院、上海水产学院等高校及科研单位协作,引进鲍鱼、海胆、牙鲆鱼等新品种,推广工厂化科学育苗与立体养殖等新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官坞村各项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如积极实施人饮工程,投资100万元新建一座水库,解决了企业生产和3000多村民生活的用水问题。从村财中划拨60万元成立村级福利基金会,及时发放养老金、低保金、殡葬费,投入近100万元新建了1座敬老院。村里率先在全县实现了小学学生免费入学制度,并在全县率先建立了奖学金、奖教金、老人养老金、殡葬费、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农民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
五: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
干花生产是周圈村新兴产业,周圈村生产的干花,在欧美市场非常畅销,年收入近300万元。目前,全村拥有花木经纪人1200人,资产120万元以上种植大户660户,60%以上的花农能够进行网上交易,270户花木大户建立了自己的网页,花木种植户平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新建了一个占地160亩的生态花卉盆景交易市场,吸纳了320户花木经营大户进场交易,拥有各类花卉盆景1000多种,年成交额达5亿元,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和营销集散地.聘请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专家专门为周圈生态游进行规划设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华严寺”,打造“岔流河”水上漂流、“古栗林”一日游、“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景点,着力把周圈村建设成为园林化、生态型、旅游式、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新村。
六:共同富裕奖--------陕西省礼泉县白村
村党支部书记李朝鲜搏击商海,闯荡人生,创建了陕西昭陵实业集团公司,资产过亿。在事业辉煌的时候,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白村,义无返顾地挑起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把辛苦赚来的钱,大把大把抛向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开始了长达8年的艰难曲折创业历程。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8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成为陕西省唯一的省政府与农业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七: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
八:广东吴川市林屋村
九:辽宁小韩村
十:创品牌奖-----北京昌平区郑各庄村
郑各庄村576户,1388口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村域面积4332亩。以郑各庄村为基础、以宏福集团为经济主体的“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行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并重,兼有旅游休闲产业:以温都水城冠名的旅游休闲项目和服务产业:大学后勤服务,园区物业保障、小区物业服务等。现有总资产10亿元。2005年总收入7.6亿元,创利8000万元,上缴税金3300万元,人均收入17800元。分别比2004年的7亿元、6500万元、3100万元和17200元增长了9%、23%、7%和5%。2004年用于村民各项福利支出314万元。2005年用于村民各项福利支出343万元,人均2600元。主要福利包括:所有农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每年200斤口粮、10斤油;老人:每人每月300元的养老生活补贴、100元的医疗补助,退休人员的工龄及职务津贴;就业村民:享有五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待遇;村民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程教育补贴待遇;住房费用补贴:包括水(含地热水)、取暖、燃气等费用的报销。
[img]
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的主要分布及典型案例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典型: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乡村振兴的例子有哪些?
近几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新时代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明星级”村庄,这些成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全国乡村振兴建立了一个范本,本次主要精选浙江达人村、陕西袁家村、四川战旗村、浙江鲁家村、四川明月村5个案例值得分享。
1、浙江达人村——复兴乡村文明。
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整个项目占地40余公顷。以乡村为基础,以复兴乡村文明使命,融合了集市文化、节庆庙会、田园风光、美食小吃、民俗演艺、童话世界等项目,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浙江首个田园综合体。
整个项目将重点突出田园夜色,弥补宁波市中心以“乡村”特色的商业空白,也弥补了宁波乡村夜游市场空白。是城市中心区不再有的田园,城市中心无法再生、无可复制。
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演艺、农家美食、农趣玩乐进行开展。
达人村每年还定期举行六到七场农俗文化类主题活动,包含——农俗风情嘉年华、春耕花痴秀、乡村童趣节、冰雪纳凉节、灯光艺术节、丰收农趣节、聊斋鬼节等,其中农俗风情嘉年华被评为全国“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2、陕西袁家村——乡村旅游黑马典范。
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2017年年接待游客量更是达到500万人次,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袁家村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也就是有1000多人在袁家村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
袁家村有两个创举:一是开创了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二是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组织模式。
3、四川战旗村——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标杆。
战旗村是一面旗帜,是农村金融服务改革的一杆旗,从战旗村发展上看,村两委会把握住了农村体制改革的政策红利,流转、入股和自主经营三种方式,盘活了土地资源和集体经济。创新:“流转、入市、自主经营”跳出土地资源三步曲。
第一步招商引资,有“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11年前被招商引资到战旗村。对于妈妈农庄的运营,战旗村以土地入股,年底保底分红的方式合作。
第二步土地入市,战旗村被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原有的村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用地入市拍卖,以705.9675万元的总价成交。在全川敲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拍卖的第一槌。
第三步把乡村变景区,采取自主经营,打造“乡村十八坊”给老百姓新的财富密码。迄今,战旗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市场淘汰,产业结构进行了很大调整。
4、浙江鲁家村——全国田园综合体典范。
“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鲁家村的家庭农场集群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创新,特别对于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从村庄内现有可利用资源入手,村里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土地、山林等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工商资金进入乡村。鲁家目前已引入外来工商资本近20亿。
二是从村庄策划规划上突破,按照村庄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当时鲁家村花了300万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
三是从产业融合创新上突破,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了十八家差异化的农场,其中包括了鲜花农场的6亿资金投入的这个大项目。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为主体,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让农场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乡村旅游产品,各个农场内休闲项目通过有机组合而成若干条旅游线,实现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度假、会议、养老、居住等多种旅游功能。
5、四川明月村——乡村文创时代精品。
明月村,位于天府成都绿色蒲江,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宋时月色,照无边松林,诗意生活,拥抱青山。四十余个文创项目散落茶谷松林,一百余位陶艺家、艺术家、设计师栖居田园;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融合,共创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明月村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是生态农业发展。农业生产利用生态、科学的手段。种植特色的早春笋和柑橘,并大力推广无农药的生态种植技术,人工除草、物理除虫、生态肥料等农业生产方式,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却使得其柑橘的市场价比同类产品高出一倍。
同时成立合作社,助力农产品研发、包装、推广,实现农民增收。明月村合作社相继推出“明月酿”、“远山活物”雷竹笋等农产品品牌。
二是在地文化挖掘。在地文化是乡村灵魂,明月村围依托一座三百多年历史的龙窑,绕陶艺文化,通过修复明月窑,建立以陶艺为主的手工创意集聚区,开启了陶瓷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的明月村建设之路。
三是持续力量介入。明月村设计出一套多元参与、相互制衡、健康发展的乡建制度:从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组,统领村子的规划和招商,引进一批新村民成为双创(乡创文创)引擎,老村民以出租房屋、在地创业、村内就业等方式加入到乡村发展建设中。
成功吸引了一批乡村建设需要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扎根明月村,他们被称为“新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