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效率最高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哈佛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简单武器
杀人效率最高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哈佛科学家发明的一种简单武器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发起的打击作战中,杀人效率最高的投下的两枚原子弹,而是美军的凝固汽油弹。美军将领李梅曾亲率轰炸机群使用凝固汽油弹火攻东京,造成了著名的东京大火,也有人将其称为李梅烧烤。
名校出身的凝固汽油弹
若武器弹药也要讲究出身,凝固汽油弹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这种威力巨大的燃烧弹是名校哈弗的杰作。其实早在凝固汽油弹出现以前,战场上就已经出现过较为原始的燃烧弹。
一战时期,美德双方都曾在战场上使用燃烧弹,但由于当时化学水平的限制,燃烧弹对士兵和载具的威胁并不大。这是因为当时的燃烧弹都直接灌装汽油,而汽油挥发得又快,眨眼之间就会燃烧殆尽。
二战时期,苏军开始大规模使用自制燃烧瓶攻击德军坦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莫托洛夫鸡尾酒。这种燃烧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混合燃料替换了原本的汽油,使得火焰燃烧的时间极为持久,还有很强的附着力,据说莫托洛夫鸡尾酒点燃后,水是扑不灭的。
但莫托洛夫鸡尾酒毕竟是一种单兵武器,美军急需一种可以用飞机投放的大型燃烧弹,1942年,来自哈佛大学的一位化学家拔得头筹,他创造性的在汽油中加入棕榈酸和环烷酸铝,使其成为一种形似巨型泡泡糖的胶状物质。
别看这玩意长得人畜无害,可一旦燃烧起来,不把凝固汽油中的可燃成分烧完是不会熄灭的。再加上此物有很强的粘性,不但可以附着在建筑物,车辆,甚至人体上燃烧,还能飘在水面上。
根据美军的试验证明,凝固汽油弹对于普遍采用木结构的日本平房效果最好,只要命中就能让整片区域都燃起大火。杀伤力极为惊人,为了尽快耗尽日本的战争潜力,罗斯福总统亲自拍板,使用凝固汽油弹对日本本土发动火攻。
东京大火
1945年3月,334架美军重型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这一次轰炸机携带的弹药有些特殊,不再是传统的高爆炸弹,而是一种会在半空中引爆的集束燃烧弹,每一枚集束燃烧弹里包含了38枚代号M69的凝固汽油弹。
这次轰炸行动的指挥官是李梅,李梅此人在美军中很有特点,是二元思维的忠实拥护者,在李梅的眼里,战争只有赢和输,所以为了美国赢得战争的最终胜利,李梅丝毫不介意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轰炸。
这一次,李梅的目的则更加明确,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东京市区,至于平民的伤亡,李梅根本不会考虑。在李梅的指挥下,美军轰炸机投掷的燃烧弹将整个东京用爆炸的火焰点燃,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炼狱当中。
由于轰炸的时间是晚上,许多日本人在睡梦中就被熊熊大火吞噬了性命,整个东京化为一片焦土,直到将整座城市的所有可燃物全部烧尽,大火才缓缓熄灭。这场东京大火也是日本在二战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近50万人死亡,800多万人无家可归,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原子弹的战绩。
凝固汽油弹爆炸时的高温能够熔断金属桥梁,更别提日本普通的木屋,不少日本人毕生的积蓄都被大火付之一炬。
由于东京的伤亡实在太过惨重,李梅回到国内后还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指责他灭绝人性。李梅却根本无所谓,反倒是更加频繁的对日本本土发动战略轰炸,极大的削弱了日军与美军在本土决一死战的决心。
越战救星
时间来到上世纪70年代,美军此时已经用上了经过改进的新型凝固汽油弹,一种专为杀伤敌方软目标研制,战斗部基于聚苯乙烯开发,又在其中加入了碱,这就使得汽油弹本身可以在受到撞击后自燃,无需再安装引爆装置。
另一种则是为了摧毁敌方防御工事和车辆,凝固汽油里被加入了镁这样的高温易燃金属,使其燃烧时可达到1600度的高温,足以融化钢铁。对于装甲目标,工厂等有着很好的毁伤作用。
越南丛林植被繁茂,传统的高爆炸弹在丛林中毁伤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美军将凝固汽油弹作为战场遮断的主要武器,一旦美军地面部队遭到伏击,便会通过无线电呼叫战场上空待命的战机在越军和美军的战场中间投下凝固汽油弹,形成一道火墙,便于美军拉开同敌人的距离。
由于效果显著,凝固汽油弹也被美国士兵看作是拯救自己小命的救星。在整个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一共投掷了4万吨左右的凝固汽油弹,是当时对地打击任务中的绝对主力。
除了拯救美国大兵于水火,被凝固汽油弹杀死的惨状也在越军当中引起一片哗然。凝固汽油弹燃烧时,不但会释放剧烈的高温,还会耗尽附近地区的氧气,同时燃烧释放的有毒气体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
更恐怖的是,美军新型汽油弹是无法被扑灭的,一旦沾染上了燃烧的混合物,就会黏在皮肤上一直燃烧到熄灭,遭到凝固汽油弹打击后的战场用人间地狱来形容都不为过。
1980年,联合国明确设立了禁止使用凝固汽油弹的国际公约,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虽然凝固汽油弹已经禁用,但世界上几个军事强国又相继研制出温压弹等新型弹药,威力不输凝固汽油弹,杀伤效率仍旧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