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一场张国荣葬礼的重头戏,击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
《梅艳芳》一场张国荣葬礼的重头戏,击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03年11月15日,梅艳芳最后一次踏上她最爱的舞台,她穿着为他准备的婚纱,一步一步地向上走。
她拿起话筒问粉丝:我穿婚纱好看吗?
然后,梅艳芳抹了下眼泪,接着说
在抬头时,梅艳芳已经释然,她像一个长辈一样劝导自己的粉丝。
那一晚,梅艳芳的婚纱下面,是一条纸尿裤---腹水肿胀,尿血不止,她只能时刻穿着。
最后,梅艳芳唱了一首歌---《夕阳之歌》她选择把自己嫁给了舞台。
风华绝代尤可见,世间再无梅艳芳。
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在刘德华的怀中死去
“哥哥,我来找你了”她去了一个有哥哥的地方。
18年后,终于在众星期待中,导演梁乐民将这位“百变天后”重新搬上了大银幕,再现绝代芳华。观众怎能不为之流泪?
而众星和我们的眼泪,是为了梅艳芳本人,还是为影片中涉及的种种情怀呢?
尤其是片中一场张国荣葬礼的重头戏,直接击穿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
梅艳芳2003年去世后,诸多恩怨纠缠错综复杂,一定有很多无法言说或不愿明说的故事。
电影《梅艳芳》选择了一个比较安全的编年体结构,从她4岁半和姐姐一起登台卖唱,到19岁获得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再到经历情感伤痛、事业低谷后投身公益,直至身患癌症完成告别演唱会,所有的高光时刻都一一刻画。
影片突出了梅艳芳对舞台的坚持,对朋友的仗义,对后辈的提携,对弱势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大爱。
也许是出于善意的考虑,梅艳芳的母亲、哥哥以及曾志伟、刘德华、成龙、赵文卓等重要角色纷纷缺席,留下诸多遗憾。
我想观众们想看的不仅仅是她的传奇经历和个人魅力,更希望通过她去了解一个上个年代港星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和孕育众多港星的这一座城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