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阳性 乙肝检查抗原和抗体都是阳性,这是为什么?
乙肝阳性 乙肝检查抗原和抗体都是阳性,这是为什么?
相信对乙肝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了解乙肝五项的含义,在往期的科普文章里我们也曾经给大家详细介绍过。其中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它是乙肝感染的标志。通常,慢乙肝病人治疗达到病毒DNA低于检测下限,乙肝表面抗原消失时即可认为达到了临床治愈,也就是俗称的“拿金牌”。与乙肝表面抗原对应的是乙肝表面抗体,它是结合表面抗原的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当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产生乙肝表面抗体后可以认为是乙肝疫苗成功引起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并且可以之后可以对HBV病毒产生免疫。
但是有时,我们的患者会发现自己的乙肝五项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HBsAg抗体同时阳性,这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一种非典型血清学特征。明明这两者不能共存,但是为什么会同时阳性呢?这一不寻常现象背后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针对这个问题,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于本月线上发表。
该研究旨在分析HBsAg和抗HBs共存的慢乙肝患者的一个大队列中“a”抗原决定簇内氨基酸替换的特征。a”抗原决定簇是表面抗原上的一段区域,是抗HBs的主要结合位点。
研究共纳入8687例慢乙肝患者,其中505例为HBsAg和抗-HBs共存。用直接测序法测定131例HBsAg阳性/抗-HBs阳性患者和与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150例的HBsAg阳性/抗-HBs阴性患者的a抗原决定簇内的突变,并分析氨基酸替换的特点。
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率为5.81%。与对照组相比,HBsAg阳性/抗-HBs阳性患者的氨基酸替换率更高(30.5%对12.7%,p<0.001),尤其是在a抗原决定簇第一环内(a抗原决定簇空间结构有4个环)。C基因型HBsAg阳性/抗-HBs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氨基酸替代位于s126位,占优势的是sI126T,HBsAg阳性/抗-HBs阳性患者和对照组的n-糖基化位点增加频率分别为3.8%和0.6%。
“a”抗原决定区氨基酸变异的积累和多样性可能有助于HBsAg和抗HBs的共存。这些发现扩展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种非典型血清学特征的遗传机制的理解。另一方面,该研究发现的与HBsAg阳性/抗-HBs阳性相关的突变sI126T是一个与低水平表面抗原相关的突变,有报道显示,其在人群中的流行率高达17%。更重要的是,sI126T这个位点的氨基酸突变还会导致免疫逃逸。这也是为什么HBsAg和抗-HBs可以共存。
有些乙肝战友一听到表面抗原突变就会想到耐药。需要注意的是,发生耐药一定是产生了突变,但不是所有位点的突变都与耐药有关,比如本文提到的sI126T。希望通过本文,大家可以对自己乙肝五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参考文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0740119301895?via%3Dihub
作者:柳
想了解更多肝病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健康建议、乙肝药物、最新研究、名医讲解……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