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标签的澳洲红酒(澳洲红酒标签怎么看等级)
鸭子标签的澳洲红酒(澳洲红酒标签怎么看等级)
鸭子标签的澳洲红酒。“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消费者了解澳洲红酒的品质,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澳洲红酒。”张先生说。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31日,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葡萄酒知识讲座、品酒大赛、红酒拍卖等。同时,活动现场还将设置有澳洲红酒专区,为广大消费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能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内崛起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葡萄酒出口大国之一,比肩拥有上千年葡萄酒历史的法国与意大利等老牌葡萄酒国家,靠的不仅仅是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还在于一代又一代不断涌现出的里程碑式人物们的砥砺推进。
萌芽
1788年,第一批英国人抵达澳洲大陆,并于杰克逊港开拓出第一片殖民地。在几百年后的今天,这块最初的殖民地已发展成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
随着当年那群文明人进入原始澳洲大陆的除了枪炮、细菌和烈酒外,还有209 只鸡、74 头猪、35 只鸭子、29 只绵羊和鹅、19 只山羊、18 只火鸡、5 头母牛,以及不知数量的葡萄藤。
尽管葡萄藤在殖民之初便被种植于澳洲大陆,但在那个殖民地草创的混沌年代,其葡萄酒业在此后的几十年都未有任何起色。
奠基
1824年,一位名叫James Busby的年轻小伙同家人移居澳洲,因为他有在法国修习葡萄园管理和葡萄酒酿造的经历,故而很快便被任命为悉尼附近一所学院的老师,负责教授葡萄栽种和葡萄酒酿造。
1825年,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Busby写出了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本葡萄酒酿造著作,《葡萄酒文化与酿造艺术》(A Treatise on the Culture of the Vine and the Art of Making Wine)。
不久后,笔耕不缀的Busby又发表了自己的第二部葡萄酒经典著作,《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手册》(A Manual of Plain Directions for Planting and Cultivating Vineyards and for Making Wine in New South Wales)。
Busby的这两本书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是早期澳洲葡萄栽种学和葡萄酒酿造学的经典,为澳洲葡萄酒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酿造种植经验丰富的Busby意识到,理论的实现只能建立在优质葡萄种质资源的基础上,于是他于1831年再次走访欧洲经典葡萄酒产区,并从欧洲带回650株优质葡萄藤,其中362株在澳洲培育成功。
至此,种植酿造理论及优质种质资源两大产业基础全部夯实,自然条件又得天独厚的澳大利亚在葡萄酒产业上的一飞冲天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也因为对澳洲葡萄酒业所做出的开天辟地的贡献,Busby被后世尊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之父”——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酿造出第一批新西兰葡萄酒的男人。
发展
时间推移至十九世纪中期,此时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商业环境开始形成,内部需求增大,刺激着葡萄种植版图的扩张,以新南威尔士州为中心,逐渐延伸至南澳州(South Australia)、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乃至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塔斯马尼亚(Tasmania)。
在此百家争鸣之际,Victoria维多利亚州的葡萄产业仍旧一支独秀,发展势头不减,牢牢保持住了当时作为澳洲葡萄酒产业中心的优势地位。
其时已有澳洲本地酒商出口产品至宗主国英国
变局
19世纪中后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根瘤蚜虫病肆虐欧洲大陆,摧毁了欧洲将近三分之二的葡萄园,仅在法国就导致了约5000亿法郎的损失。
法国酒农拔除染病葡萄藤
与此同时,澳洲也未幸免。维多利亚州的大量葡萄园染病荒废,直接导致其葡萄酒产业遭受打击而一蹶不振,并且直至今天维多利亚州的葡萄酒产业也不再复往日荣耀,但如今维州仍出产世界最顶级的加强酒款。
病害肆虐后的葡萄园一片悲戚
但同维州毗邻、当时酒圈地位远逊于Victoria的南澳州却因为更加严格的海关监管而成功阻挡了根瘤芽病的入侵,因此保持了葡萄酒业的持续发展势态,并在上世纪30年代一跃超过维多利亚州成为澳洲葡萄酒业中心,并保持至今。
也正因为没有遭受根瘤芽病的侵袭,南澳州拥有着众多在欧洲都难以寻见的超级老藤,如世界最古老的设拉子葡萄藤、世界最古老的歌海娜葡萄藤、世界最古老的歌海娜葡萄藤、世界最古老的慕合怀特葡萄藤以及世界最古老的赤霞珠葡萄藤
这些老滕如今已成为南澳葡萄酒业最宝贵的财富
单调
受其时澳洲葡萄酒主要出口国、也是澳洲宗主国,英国的口味影响,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葡萄酒产量的80%均为廉价的甜腻型加强酒。
英国人将这些来自澳洲的加强酒称为“殖民地葡萄酒”。
多元
60年代后随着移民潮的到来,澳大利亚的饮食文化和葡萄酒文化都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单调的甜腻型加强酒一统江湖的局面也因此逐渐瓦解,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风格开始向欧洲主流风格靠拢,各种酿酒新技术和新思维开始在澳洲土地上由那些满怀热情的酿酒师创造并实现,到了上世纪的70年代中期,干型葡萄酒已经慢慢成为主流。
繁荣
经过七十年代的葡萄酒风格矫正,干型葡萄酒在80年代正式成为澳洲葡萄酒的绝对主流风格。
所谓男怕入错行,此前一直囿于加强酒的澳洲人白白浪费了他们所拥有的那完美契合于生产干型葡萄酒的绝佳自然条件,而当他们幡然醒悟,调转方向聚焦于干型葡萄酒时,一切便开始不同了。
充足的光热、适当的降雨、稳定的气候使得在澳洲的葡萄可以轻而易举达到极高成熟度——相比于此,欧洲人一直受困于冷湿气候导致的葡萄无法完全成熟——进而使酿出的酒也饱满、顺滑、易饮,完美不同于欧洲葡萄酒的高酸与艰涩,于是毫无意外地,平易近人且性价比绝佳的澳大利亚干型葡萄酒开始在国际市场攻城拔寨,国际名声与市场份额不断高涨。
进入了21世纪后,澳洲酒超过40%的的酒都用于出口,曾一度在英国市场上市场份额超过法国酒,现在在我国也是仅次法国酒的第二进口大国。
澳洲葡萄酒出口总值已从20年前的800万澳元飙升至如今的26亿澳元
革新
澳洲酒以果味儿重、甜感重、桶味儿也重的油润饱满风吸引了众多拥趸,但一成不变的油润风格也令澳洲酒饱受诟病。
因此,如今众多高品质的澳洲酒也在主动寻求变革,进行探索与试验,而事实也是越来越多的优质澳洲酒款表现出新鲜的果味、充沛的酸度以及更平衡的优雅口感。
尽管现在澳洲众多精品酒都在试图回归传统旧世界价值观,但毋庸置疑,澳洲最初的成功正是靠感观层面上的“纯好喝”,而获得一席之地的——造成这种思想的温床是什么呢,正是澳洲人的“零历史包袱”,“零偶像包袱”。
本文选自网络......来源选自红酒微讲堂
The End